讓大資料真正發揮“大價值”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數字經濟時代,大資料帶來的諸多便利得益於被譽為“萬能糧倉”的資料中心。資料中心算力越強,大資料價值越能得到發揮。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近日釋出的《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強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頂層設計。專家表示,大資料中心是促進“新基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分,《意見》對深化政企協同、行業協同、區域協同以及全面支撐各行業數字化升級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搭建資料中心的“四梁八柱”
如今很多人這樣開始一天的生活:開車上班時,檢視手機地圖避開擁堵路線;坐公交前,先查詢公交車路線、站點距離、實時路況等資訊;叫朋友吃飯前,先團購火鍋;付款時使用手機支付……“高大上”的大資料正時刻改變人們習慣,讓生活更便捷。
最近,上海基層社群的一種“智慧水錶”引發熱議。這種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水錶十分聰明: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水錶會自動報警給街道。當地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智慧水錶”的出現,生動體現了物聯網與大資料對獨居老人的關懷。
大資料在各行業的“長袖善舞”,背後是資料中心強大的儲存、處理能力。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日前釋出的《資料中心白皮書(2020年)》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在用資料中心機架總規模達到315萬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過30%。以騰訊公司位於廣東清遠的雲計算資料中心為例,8棟機房能容納超過100萬臺伺服器,可儲存、處理該公司所有的業務資料。
在國家大力發展“新基建”的浪潮下,資料中心建設成為重點。《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系統佈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大資料中心等建設。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釋出的《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透過五大體系加強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頂層設計,具體包括形成資料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的“數網”;加強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資料流通與治理,打造數字供應鏈的“數鏈”;深化大資料在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金融、能源、交通、商貿、工業製造、教育、醫療等領域協同創新,繁榮各行業資料智慧應用的“數腦”等。
“《意見》旨在搭建全國一體化資料中心建設的‘四梁八柱’,透過強化資料中心、資料資源的頂層統籌和要素流通,有利於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對引領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重要意義。”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
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背靠資料中心的海量數量,大資料應用正與政府治理、政務服務緊緊交織。近年來,各地普遍重視資料中心建設。黑龍江提出形成立足東北、服務全國的國家大資料中心重要基地;浙江提出3年內建設大型、超大型雲資料中心25個左右;上海計劃3年內新建5個雲計算資料中心。
隨著各地資料中心漸成規模,建立更高層面的資料樞紐時機已到。《意見》就此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重點區域,以及部分能源豐富、氣候適宜的地區佈局大資料中心國家樞紐節點。
運營商、網際網路平臺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力量。《意見》提出,支援打造“行業資料大腦”,推動大資料在各行業領域的融合應用。近年來,很多企業加快佈局新型智慧資料中心,積極探索大資料應用創新。
開啟購物平臺得物App,北京“90後”消費者王倩最近有新發現:商品詳情頁可透過AR、3D等形式直觀顯示該商品尺寸大小、細節特徵、穿搭效果,掃描鑑別證書時還能檢視部分商品AR模型。
“我們透過建立潮流商品模型資料中心、打造‘潮流商品資料大腦’,把前沿科技轉化成使用者能感知的產品和服務體驗;同時透過分析年輕消費者的線上瀏覽、購買、分享等資料,準確判斷消費潮流趨勢,與合作伙伴共同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得物App創始人兼執行長楊冰對記者表示。
新一輪政策利好,助推資料中心建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認為,資料中心建設未來將面臨諸多變化:一是定位的變化,以前是面向資訊服務和網際網路,接下來是面向全社會的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的資料中心。二是資料中心必須走向開放,因為只有開放才能讓產業做得更大更強。三是資料中心的技術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未來資料中心會成為技術創新制高點。
因地制宜進行規劃佈局
據瞭解,部分地方在資料中心建設過程中仍存在資料少、欠賬多、成網難、平臺重複建設等問題,其背後是資料返還難、共享難、積累難的沉痾。
資料中心建設如何避免傳統基建曾走過的“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彎路?《意見》提出,匯聚聯通政府和社會化算力資源,構建一體化算力服務體系;引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序發展規模適中、集約綠色的資料中心;建立健全政務資料共享責任清單機制,拓展政務資料共享範圍;加快建設完善資料共享標準體系,進一步打破部門資料壁壘等。
董希淼認為,需進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破除政府部門之間的資訊壁壘,拔掉“資料煙囪”,形成以服務為導向的資料結構和應用體系。
有專家建議,國家層面應加快健全完善資料流通應用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推動資料流通和市場化應用;推進從中央到地方的縱向資料共享和省市地區間橫向資料共享。
因地制宜進行資料中心規劃佈局十分必要。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大資料與數字經濟研究部主任工程師王青認為,對於存在較大需求缺口的北上廣深等城市,可支援建設支撐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發展的資料中心;對於中西部能源富集地區,可利用自身能源充足、氣候適宜的優勢條件建設承接東部地區的大型超大型資料中心,這樣有利於促進區域供應匹配、降低運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