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時候,中國的傳媒高校中國傳媒大學試驗性地開設了一門專業:互動藝術(後改名數字媒體技術),也是國內第一個專門的遊戲設計專業,當這第一屆學生畢業後,數字媒體技術就成為了中國傳媒大學分數最高的專業。然而第一屆的學生就顯得比較尷尬了,因為是國內第一屆此專業開設,並沒有成熟的培養體系,教學一切都在探索中。
數媒專業的學生們平時跟著學校的動畫專業學習美術,跟著軟體學院一起學程式設計,而本專業的課程則更像是鬆散的設計討論課,大家一起開異想天開的腦洞做一些可玩的小遊戲。這第一屆學生就有三國殺那不可或缺的人:黃愷和他的女友李由。
儘管彼時3D遊戲大火,然而我們的黃愷同學卻因為暈3D而選擇設計平面的桌遊遊戲。黃愷此時接觸到了一款來自美國的桌遊:《Bang!》,這款遊戲和後來的標準身份局三國殺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相似:玩家最初都有著四種目標相似的身份,玩家也可以選擇自己的角色人物,同時角色人物各自有著自己的技能,同時一些手牌也是大相徑庭。這件事在多年後甚至鬧上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法院(《Bang!》的發源地),然而法院以智慧財產權不保護玩法為由駁回了對《三國殺》的起訴。
(Bang!的角色技能,是不是有一絲熟悉?)
或許略有瑕疵,然而依靠改編自最受歡迎的三國文化遊戲背景以及簡單的遊戲玩法與可以進階的武將技能機制,三國殺仍然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桌面遊戲。作為一款容易上手又難以精通的遊戲,三國殺找到了一條推廣傳播的道路:大學校園。大學生的思維活躍但是娛樂預算卻有限,而作為桌遊的三國殺可以做到買一次玩很久,所以三國殺就這樣廣受大學生們的歡迎。三國殺最初從傳媒大學流傳到北京各大高校,再傳播到全國。
透過大學生們這群挑剔玩家們作為早期三國殺的"義務測試員",三國殺也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終於在這批最初的遊戲設計學生即將畢業時—也就是2008年,黃愷正式地推出了三國殺的第一個印刷版本也是第一批正式產品的的三國殺。該版本限量5000套卡牌,其中1000套還帶有限量收藏編碼。因外包裝繪有"龍王當道",因此又被稱為"龍版三國殺"。這便是三國殺正式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