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加工技術難題為軋線生產保駕護航

自開展“我為企業獻一計、出一策、幹一事”及“全員創新創效”活動以來,陝鋼龍鋼公司軋鋼廠生產準備作業區員工立足崗位,釋放頭腦風暴,主動作為,破解了一系列加工難題,真正做到為軋線生產保駕護航。

精準施策破加工“頑疾”

在加工精軋軋輥時,因材質肖氏硬度不斷增高,耐磨性增大,刀具在加工過程中溫度過高、磨損較快,頻繁更換刀具不僅增加了員工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使得刀具消耗增加。技術人員研究決定對所屬區域車床設計安裝氮氣管道,每個數控車床處預留介面,利用PU管將氣輸送至機床中託板處,末端連線竹節蛇形管,根據刀具溫度調節氣量大小。刀具風冷投入後軋輥加工每個輥面可節約1/2的刀片,刀具消耗明顯下降,加工質量及效率均有所提高,同時每月可節約刀具費用約14萬元。

精細除錯擇“最優”程式

該單位原有的軋輥加工程式比較繁瑣,每加工一支軋輥都要在電腦上做一次修改,從而加大了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了軋輥加工效率,為解決這一問題,技術人員多次進行調整試驗,對程式做出最佳化。經過修改程式的可讀性,確定刀具的半徑,實現了不需改變程式也可重複加工。最後,確定加工路線,把不需要的多餘程式全部刪除,重新規劃刀具行走路線。經過最佳化程式後,從源頭消除了軋輥加工過程中的“無用功”,提高了加工效率和質量。現每天可多加工兩支軋輥,每月可增加軋輥加工量60支。

精心“糾偏”保加工質量

數控車工在進行軋輥二次精車加工時易出現軋槽車偏,造成軋輥下量重車,最嚴重時要下5mm-10mm量,不僅浪費了軋輥成本還增加了工作量。經過多次摸索和試加工,技術人員透過控制刀具在軋槽左右兩邊移動,測出偏移量,然後用刀具補償對偏移量進行修補,計算槽偏值進行加工。透過這一舉措,年可節約軋輥成本9萬餘元。(高曉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732 字。

轉載請註明: 破解加工技術難題為軋線生產保駕護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