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飆漲到13000美元,但仍不可能成為世界貨幣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陳思進
23日早間,受“PayPal 入局加密貨幣市場”訊息刺激,比特幣飆漲至13200美元,創一年多來新高,與低點3月9日的5211美元相比,漲幅高達153%。這也是比特幣自2019年6月以來首次衝破1.3萬美元大關。
近年來,比特幣的話題時常被提起。
未來,比特幣是否會成為世界貨幣?我觀點鮮明:不會!
因為,比特幣難以同時符合貨幣的三要素:
第一,用來衡量價值的抽象價值單位;
第二,信用記錄體系,可以記錄交易雙方的信用餘額或債務餘額;
第三,可支付與轉讓,即被廣泛接受,故可以用於清算。
比特幣這些年大火,是由於其底層技術——區塊鏈——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和“集體維護”等特徵。
基於這些特徵,區塊鏈技術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在其基礎上第一個成功的應用——比特幣,基本符合了貨幣的第一、第二要素,更以其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性,迎來一大批擁躉。他們將比特幣標榜為貨幣,甚至作為未來世界貨幣的不二之選。
但是,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遺憾的是,無論如何,即使撇開其他原因,恰恰正因為區塊鏈技術,使得比特幣難以符合貨幣的第三要素,尤其是支付方面。
事實上,從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架構選擇(如數字人民幣就並未完全照搬區塊鏈技術,僅引入了分散式賬本技術),就反證了當前區塊鏈技術的不足。
例如,支付寶每秒25.6萬筆、信用卡Visa每秒能處理6萬筆交易,比特幣的歷史記錄則是每秒處理7筆交易。比特幣與前兩者比較,速度差別太大。
比特幣交易驗證的平均等待時間是10分鐘。之前,比特幣在2017年12月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交易擁堵現象,當月一筆交易的平均等待時間是兩天兩夜。
儘管改進比特幣效率的技術正在研究中,但這種新技術的起點,大約僅為現有交易系統性能的0.01%。例如,所謂的閃電網路雖能大幅提高交易速度,但又將成為一箇中心化的中轉站,這和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是背道而馳的。
至於比特幣丟失的問題,也值得注意。迄今“挖”出來的比特幣中,高達25%的比特幣已經永久地消失了。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以我自己的故事為例。2009年剛出現比特幣時,我經常收到宣傳促銷的電郵,下載一個APP或註冊一個網站便可獲贈一二個比特幣,我曾擁有10個比特幣。後來電腦壞了,沒有備份,這些比特幣也就沒了(我周圍好些親友都這樣)。
倫敦有個小夥子,曾經擁有價值幾百萬英鎊的比特幣,後來因電腦故障,比特幣丟失,人都氣瘋了。
而如果出現更極端的現象:斷網、甚至斷電,那比特幣就完全都沒有了;因為比特幣最終依賴的是網路。
不過,比特幣在非法轉移資產、洗錢、或收割韭菜等方面,卻有其獨到的“價值”,但至於成為貨幣的說法,只要從其底層技術區塊鏈去分析,就知道是不可能的。
在多個國家,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交易被禁止。2017年9月4日,我國央行等七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炒作比特幣的喧囂煙消雲散。
總之,比特幣成不了真正的貨幣,更別說世界貨幣了。
□陳思進(資深風險投資人士)
編輯:柯銳 校對:盧茜
投稿、合作、聯絡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