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溫淑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已於8月底宣佈因身體問題而辭職,四天前(10月25日)三星電子掌舵人李健熙去世。一政一商兩位大人物已然謝幕,但早在兩位大佬仍在臺前時就出現的問題,還未有個結局。
去年7月,日本政府官宣針對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出口禁令,正整好趕在下半年電子產品大規模出貨的關鍵期。日本半導體材料業對韓國晶片製造業的“致命”掌控力,一時間圖窮匕見。
有趣的是,一年多過去,韓日晶片業之間互相依賴的微妙平衡被打破後,似乎又尋找到新的脆弱平衡點。其中作為“被制裁方”的韓國半導體業,活得還挺滋潤。那麼,韓國是怎麼做到的?
2019年7月1日 日本釋出對韓半導體材料出口限制令
去年7月1日,日本針對晶片產業鏈上游三種重要半導體材料,對韓國實施出口限制。晶片製造大國韓國一度面臨材料斷供的“窘境”。韓國政府公佈的資料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局面,在接下來的2019年八月份,韓國半導體出口額同比銳減30.7%。
但時間過去一年有餘,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第二重不確定性,韓國半導體業依舊遏制住了頹勢。2019年全年,三星、SK海力士繼續坐擁全球儲存晶片市場80%的江山。據韓國官方統計,今年九月份前20天,韓國半導體出口額同比增加25.3%。
2019年,智慧手機NAND快閃記憶體、DRAM產品市場中,韓企佔據過半份額
日本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出口國,頒佈的一道半導體材料出口禁令,打到了韓國晶片產業鏈上游的“七寸”。在這一背景下不免讓人好奇,作為晶片製造大國的韓國,面臨“無米之炊”之際,是怎樣克服困境?
另外,距離日本限制三種材料出口一年有餘,韓國半導體業依舊“堅挺”。在這一表象之下,韓國半導體業究竟是找到了新的發展路徑,還是在苦苦支撐?
智東西挖掘並梳理了去年7月日本對韓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以來,韓國政府、企業為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在政策與實踐上採取的措施,請隨我們來還原韓國晶片自救之路全貌。
一、日本限制出口一年之後:韓國重塑半導體材料供應鏈回顧去年七月份,日本對韓頒佈的出口禁令,涉及到氟聚醯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氫氟酸三種半導體材料,可以說實現了對韓國的半導體制造業的精準打擊。
其中,氟聚醯亞胺是發展摺疊屏產品的關鍵材料之一,可用於製造滿足摺疊屏蓋板要求透明聚醯亞胺薄膜。
光刻膠是晶片生產過程中,光刻工藝中使用到的關鍵材料之一,在半導體材料價值中佔比近6%。
高純度氫氟酸主要用於晶片、液晶面板等行業的清洗、蝕刻流程,在半導體產品製造的600多道工序中,使用氟化氫的次數可多達十幾次。
在全球市場中,這三種重要材料均被日本玩家主導。
目前,全球90%以上的氟聚醯亞胺來自日本信越、JSR、住友化學等日本玩家。
在全球光刻膠市場,JSR、東京應化、日本信越、富士電子材料合計市佔率達到72%。
另外,瑞星化工、大金、森田化工三家日企在全球高純度氫氟酸市場,合計市場份額超過93%。
實際上,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設計、前段製程、後段製程中,日本半導體廠商都佔據著重要地位。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關鍵環節起重要作用的日本半導體廠商
據韓國經濟研究院釋出的《韓日主要產業競爭力比較及啟示》,2018年韓國對日本進口依賴度超過90%的共有48項產品,上述三種重要半導體材料位列這48種產品之中。
日本光刻膠玩家在全球市場中佔據優勢(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僅從這一資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限制出口禁令一經頒佈,韓國晶片龍頭三星、SK海力士等企業高管紛紛赴日、赴美尋求解決辦法。
但是,相比去年七月份的韓國半導體業無材料可用的困境,最新情況已然發生變化。
從日本精準打擊的三種半導體材料來看,韓國半導體業一定程度上擺脫“無料可用”的陰影。
1、氟聚醯亞胺方面,韓國力求透過增加國內產量滿足需求。目前,韓國一家中南地區的材料公司已經成功實現了聚醯亞胺塗料的本地化。
2、韓國企業已從第三國比利時打通光刻膠的進口渠道。有訊息稱,比利時的光刻膠供應商或為日本化學企業JSR和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於2016年設立的合資公司。
3、對於高純度氫氟酸,韓國採取增加國內產量、尋求別國進口“雙管齊下”的方式,目前實現了70-80%的國產化替代,並從中、美兩國找到供應商。
從韓國日貿企業及半導體產業界整體來看,韓國受到經貿摩擦的程度目前處在可控範圍內。
六月份,韓國大韓商工會議所聯合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對302家日貿企業進行了走訪調查,84%受訪企業表示未在日本出口限制中遭受損失。
7月26日,韓國發布的《日本出口限制一年對韓國產業界影響及應對政策》,顯示日韓間經濟依賴程度降低。
從半導體業來看,2019年,三星電子、SK海力士在全球DRAM市場仍舊穩居第一、第二名。
二、韓國政企積極“自救”一年時間過去,韓國晶片業暫時走出材料被人掣肘的困境,打造出一條相對可控的上游產業鏈,在這背後,是韓國政府、龍頭企業在不同方面做出的努力。
1、政府:大力投資相關核心技術
在日本於去年7月1日頒佈出口禁令僅僅兩天後,韓國政府即作出決策,在向世貿組織申訴之外,為韓國半導體業發展注入資金,同時制訂了促進韓國半導體產業鏈發展的長、短期計劃。
7月3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決定對半導體材料、零部件與裝置研發投入6萬億韓元(約50億美元)預算,以推動對核心技術、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的開發。
韓國總統文在寅於7月8日承諾,政府將扶持零部件、材料、裝置產業列為最優先施政課題;韓國政府制定了“材料、零部件、裝置競爭力提升方案”,大力扶持相關核心技術研發;計劃投入一切政策資源提高本國半導體行業的國產化比例;還成立了民政合作的“材料與零部件需求供應支援中心”,為該領域注入5.2萬億韓元流動資金和提供多項扶持政策。
同時,韓國時隔20年重新修訂《材料零部件與裝置產業特別法》,呼籲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和投資力度,與零部件材料廠商相輔相成,合力擺脫幾十年來對外國技術、零部件供應的依賴。
2、領先企業:進行多樣化採購,培育本土供應鏈
日本在半導體材料上進行“精準打擊”,首當其衝的就是三星、SK海力士、LG等韓國產業鏈玩家。
雖然韓國政府對本土半導體業釋出利好政策,大力扶持、鼓勵本土產業鏈發展,但培育本土產業鏈勢必要花費較長時間、難以解決韓國晶片業“燃眉之急”。
在這一背景下,韓國領先半導體企業從自身需求出發,一邊開拓採購渠道,另一邊扶持本土半導體材料、裝置等玩家發展、推動提升本土產業鏈完備程度。
據外媒日經中文網報道,三星正從從總部位於比利時的公司採購光刻膠。此外,中國電子級氫氟酸供應商多氟多、濱化股份曾透露,它們已與多家韓國客戶形成穩定供貨關係。
韓國國家奈米晶圓中心主席Lee Jo-won評論稱,此前,三星等大型晶片製造公司會購買價格最低、質量最好的零部件,“不管(這些零部件或材料)來自哪裡”,“但由於日本的出口限制和COVID-19疫情,他們已經開始培養當地供應商”。
以韓國龍頭晶片玩家三星為例,從2020年7月開始,三星與韓國本土半導體裝置商Wonik IPS、Tes、Eugene Technology、PSK達成合作,將推進本土半導體裝置的發展。
今年8月份,韓國政府推出一個擴大的半導體材料測試設施,其中所使用的光刻機也是由三星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提供。
三、韓國半導體業仍有隱憂從2019年7月至今,韓國半導體的表現來看,雖然經歷短暫的混亂,但得益於政府的扶持,以及三星等本土領先企業的自救措施,韓國半導體產業並未受到較大沖擊。
但在這背後,韓國半導體產業距離真正實現國產化替代還有不少距離。
一方面,日本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裝置市場佔據著優勢地位。
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中,日本在矽晶圓、合成半導體晶圓、光罩、光刻膠、藥業、靶材料、保護塗膜、引線架、陶瓷板、塑膠板、TAB、COF、焊線、封裝材料等14種重要材料方面均佔有50%及以上的份額。
除了半導體材料方面,日本廠商對電子束描畫裝置、氧化爐、清洗裝置等10種半導體裝置的市場佔有率也超過50%。
從這一方面來說,韓國晶片業未遭受到致命打擊,部分原因在於日本對韓管制措施已有所放鬆。2019年12月20日,日本經濟產業省調整對光刻膠出口韓國的規定,將韓國企業能夠獲得的許可期限從此前原則上的半年延長至最長三年。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KITA)統計,在日本製裁之下,2019年,韓國晶片裝置最大進口國家仍是日本,規模達到3296億美元。
另一方面,培育半導體專案耗時長、要求重資產投入,產品往往需經過較長時間得到認證。
2019年7月1日,日本的一紙禁令為韓國晶片業敲響“警鐘”,韓國開始從政府到企業的本土化產業鏈培育之路。但是,這條路勢必任重道遠。
今年早些時候,韓國宣佈在2029年之前,將投入約8.71億美元開發下一代晶片。 就在不久前的10月12日,韓國宣佈,計劃到2030年開發多達50種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系統半導體。
上述半導體產業發展計劃時間跨度長達十年,對於晶片產業發展來說並不長,但在這十年中,國際關係等方面還可能出現許多變數。
結語:韓國初步緩解被“卡脖子”的窘境相比去年7月以來的劍拔弩張,韓國與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對峙已經和緩了許多。但是,相比制裁之前,兩國間的平衡已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日本仍舊作為光刻膠、高純度氫氟酸等半導體材料的全球最大供應市場,同時在半導體裝置市場佔據優勢;韓國作為晶片製造大國,憑藉政府的利好政策、頭部晶片企業的帶動作用等,初步緩解了被日本在半導體材料上卡脖子的窘境,但短期內仍舊無法擺脫對日本半導體材料、裝置的依賴。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國家,但韓國的晶片產業自救始末,對我國同樣有借鑑意義。
中國同樣面臨半導體產業被外國“卡脖子”的狀況,且形勢更加嚴峻:不同於韓國半導體制造業是國家重要經濟支柱產業的情況,中國還未在半導體產業鏈某個環節形成優勢,難以實現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發展。因此,儘快培育、完善本土產業鏈更是中國晶片業發展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