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C photo
前不久,Facebook聯合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宣佈,將Facebook母公司更名為“Meta”,一時間元宇宙成為網際網路最熱關鍵詞。而據媒體報道,元宇宙的概念火了以後,不僅各類公司蜂擁而上,有平臺推出的元宇宙培訓課程更是賣出了上百萬元。
元宇宙的概念,來源於尼奧·斯蒂文森1992年寫的科幻小說《雪崩》。在小說中,尼奧·斯蒂文森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當然,相較於小說的文字描述,更通俗易懂的可能還是電影《頭號玩家》中的那個虛擬場景。
從2020年底馬化騰在內部刊物中提出“全真網際網路”概念,到今年3月Roblox美股上市,借元宇宙概念市值迫近400億美元,再到今年8月位元組跳動以90億元收購國內VR裝置廠商Pico,元宇宙成為顯而易見的風口。隨著Facebook更名,元宇宙的“火焰”更是蔓延全球。
據報道,國內的大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幾乎都宣佈了進軍元宇宙賽道,“QQ元宇宙”“天美元宇宙”“淘寶元宇宙”等商標都已被搶注。元宇宙產業委員會、元宇宙研究中心等行業協會、機構則相繼落地。
資本市場更是一片狂熱的氛圍,和元宇宙沾邊的概念幾乎都是持續飄紅。另外如前所述,知識付費平臺上以元宇宙為主題的網課被網友爭相購買。
元宇宙概念風靡,被各路資本熱炒,其實並不奇怪。一方面,從桌面到移動網際網路,不只是國內,全球網際網路增長的天花板都日益明顯,網際網路科技產業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故事,一個面向未來、更具科技屬性的概念,來突破增長的瓶頸。
另一方面,疫情影響下宅經濟火熱,數字、虛擬產業快速發展,5G、雲、VR/AR等技術也在不斷提升。這些進步讓我們看到,一個沉浸式的全真網際網路世界並非遙不可及。
而且,網際網路科技產業不同於傳統行業,它的發展一日千里,風口轉瞬即逝。從企業的角度看,提前佈局才能避免掉隊,所以國內的大廠幾乎都在第一時間下注。近段時間,還出現一些企業為開拓元宇宙領域開出百萬年薪招聘人才的傳聞。
但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了多位網際網路和遊戲領域獵頭以及業內人士,發現一些元宇宙的招聘崗位描述和遊戲崗位差不多,甚至就是從遊戲崗位抄過去的。百萬年薪招人可能只是個別現象,有一些或許只是蹭熱點。
無論如何,眼下這種一哄而上的局面,明顯有些虛火過旺了。不管是搞資本炒作,尋求接盤俠,還是打著元宇宙的幌子挖礦炒幣、炒作虛擬房產等,都逃脫不了割韭菜的嫌疑,這些亂象也正在讓元宇宙變得魔幻且充滿泡沫。
事實上,儘管元宇宙受到全球熱捧,但到目前為止,它並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哪怕是最前沿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要讓其清晰地描繪出元宇宙的具體產業形態,恐怕也相當困難。原因很簡單,元宇宙的技術條件遠未成熟,現在還是概念大於實質,距離商用相當遙遠。
《頭號玩家》中描繪的那個虛擬世界,短短五年、十年內顯然是無法實現的。元宇宙所依託的通訊、人工智慧、VR/AR等硬體技術,必須要有突破性的進展,將真實世界的學習、辦公、娛樂等場景搬運到虛擬世界中執行,才有實現的可能。
這意味著,元宇宙是一場長跑,需要漫長的技術沉澱。眼下很多圍繞元宇宙概念的炒作,說白了還是掙快錢。但在元宇宙行業前景不明的前提下,過度熱炒元宇宙,風險隱患不言而喻。
比如,像披著元宇宙的外衣挖礦炒幣,本身就是新瓶裝舊酒,也會影響金融安全;而貼上元宇宙標籤的虛擬房產,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炒到百萬的價格,更是存在著巨大的交易風險。另外像打著元宇宙的旗號搞培訓、賣課程,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元宇宙本身是一個沒有明確行業共識的概念,培訓課程的內容、機構的資質,又如何保證合法合規,避免各種糾紛?
而在資本市場上,一些投資機構熱捧元宇宙概念股,推高股價和市值,這種常見的操作套路同樣難逃圈錢的質疑。事實上,面對股價的異動,上交所、深交所日前就對一些企業發出了關注警示函,要求說明是否存在蹭熱點炒作股價、虛假或誤導性宣傳的情況。
及時糾正元宇宙的炒作亂象,為其適度降溫,無疑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元宇宙所描繪的那個更加科幻、便利的未來世界,需要科技的持續進步才能抵達,而蹭熱點、包裝概念、炒作過頭,無疑會讓元宇宙的發展走上歧路,也會讓一些普通人成為被收割和圍獵的物件。
文/熊志 編輯 孫曉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