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22 日訊息 央視網報道,近期,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 “都科摩”的電子支付系統被曝出接連發生多起盜刷事件,受害者大多數是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下載了 “都科摩”的支付軟體,然後與自己的銀行賬戶繫結,目前,涉及銀行 10 餘家,累計盜刷金額超過 1000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64 萬元。
目前已知損失最大的單個賬戶,被多次盜刷共計超過 60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3.8 萬元)。
IT之家獲悉,有關盜刷原因,目前警方分析,有可能是不法分子透過釣魚軟體,竊取了受害者的賬戶及密碼,然後利用電子支付系統的身份驗證漏洞實施了盜刷。
為防止受害範圍進一步擴大,都科摩宣佈從全面暫停與全部 35 家合作銀行的新使用者繫結,並表示為提高安全性,今後將加強使用者身份驗證力度,確保在輸入簡訊密碼前無法開啟賬戶進行交易。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日本的電子支付系統第一次出現盜刷事件。去年便利店巨頭 7-11 推出的電子支付服務,就曾因安全漏洞問題,導致 800 多名使用者被盜刷 3860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248 萬元)。
隨著日本政府大力推動無現金支付,日本短時間內出現了大約 30 種電子支付服務,其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安全措施尚未完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