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9年《使命召喚》第16部續作:《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下稱《現代戰爭》)的推出,該系列就已經邁進了下一個世代。InfinityWard工作室將該系列的畫面表現往更寫實推進,引入了當前先進的DirectX12DXR光線追蹤技術,並由Treyarch組在新作《使命召喚:冷戰》(下稱《冷戰》)中繼續使用,也加入了更多NVIDIA顯示卡專屬的功能:Reflex延遲降低技術與DLSS深度學習超級取樣技術,力圖讓玩家有更新鮮、沉浸式的遊戲體驗。
《冷戰》有多人對戰模式,幀數與網路延遲將會很影響對戰體驗,本文將主要對該遊戲的硬體需求進行測試,看看從低到高,你需要怎樣的硬體配置才能玩爽。
遊戲容量:很次時代
在《現代戰爭》中我們已經體會到接近200GB的遊戲容量大小,非常的次時代,我們也預想《冷戰》的容量應該也不簡單。
從實際來看,《冷戰》的遊戲資料夾只有120GB,遠比《現代戰爭》小得多,這還是在我們下載了幾十個G的4K材質包的情況下看到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冷戰》依然包含了《戰區》遊戲模式,而《戰區》依賴《現代戰爭》執行,所以如果你不僅要玩《冷戰》,你還要在《冷戰》中玩《戰區》,那相當於下了兩個遊戲,總共就是300GB起步的遊戲大小,硬碟的容量會更加吃緊。
光線追蹤效果:更完善
在上一代的《現代戰爭》中,動視就已經開始嘗試光線追蹤特效,當時還只有光追陰影效果一項,不過整體最佳化效果表現還算不錯。尤其是在高解析度下,光追帶來的視覺效果的確更為出色,不過以此同時對於顯示卡的要求也是更高,具體可以看我們後面的測試結果。接下來將透過截圖的形式為玩家展示出開啟或關閉光線追蹤特效的區別。
1080P解析度/DLSS關閉/光追無
1080P解析度/DLSS關閉/光追中
1080P解析度/DLSS關閉/光追高
1080P解析度/DLSS關閉/光追究極
開啟光線追蹤效果後,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右邊堆放物品上面的陰影因為實時演算了距離,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地面上的陰影表現也有了明顯的光影過渡及變化,視覺上的差異還算是較為明顯的,整體畫面感看起來也因此更加真實自然且張力十足。而開啟光線追蹤三檔設定後,在1080P下畫質表現的差異很難辨別。
CPU測試:建議4 C/8 T起步
CPU測試方面挑選了5款涵蓋高、中、低端處理器代表,遊戲設定為1080P,最高|究極畫質,關閉DXR與DLSS,顯示卡為RTX3090,選取與上面顯示卡測試同樣的測試場景進行測試。
測試結果也比較有意思,顯示卡測試裡我們已經見識到這款遊戲對顯示卡要求有多高,而在CPU這塊,可以說4核CPU已經嚴重限制顯示卡的效能發揮了,4C/8T的i3-10100對比8C/16T的i7-10700K,核心差了一倍,幀數也差了差不多一倍,即使這兩款CPU之間主頻不同,但也可以凸顯出這款遊戲在多核最佳化方面做得很好。
後續為了繼續驗證遊戲的多核心與超執行緒最佳化如何,把4款CPU關閉了超執行緒並再進行對比。結果也比較震驚,i9-10850K關閉超執行緒的幀數與開啟差不多,i7-10700K則稍微下滑一點,i5-10600K直降了24FPS,幅度達15%,而i3-10100最慘,跌了差不多50%。
從這大概就可以推斷遊戲應該是支援至10核最佳化,不過在8核時的最佳化效果最明顯,從8核到10核就有邊際效應了。
然後就是中低端CPU的情況,從i5-10600K開始就沒有太大的效能瓶頸,但關閉超執行緒後幀數下滑情況明顯,所以最好是搭配支援超執行緒的CPU,6C/12T以上最佳。
最後,4C/4T也不是不能玩,不過對比4C/8T,幀數下滑得很厲害,說明超執行緒對這款遊戲效能影響也很大,上一代沒有超執行緒的i3想玩爽這款遊戲,也是時候要升級一下了。
暢玩遊戲配置推薦
兼顧效能與價效比:i7-10700K+PRIMEZ490-P+RTX3070
“7+7”的配置可以說是現在暢玩遊戲的配置中價效比非常高的一套了。i7-10700K與RTX3070都是相對高階的硬體,在2K高畫質下游玩3A大作不是問題。下面就以《使命召喚:冷戰》為例測試一下這套配置在各個畫質下的幀數。
睿頻5.1GHz的i7-10700K可以在1080P解析度下保持較高的幀數,讓CPU不會成為整機的效能瓶頸,2K解析度下開啟光追+DLSS也可有平均88幀。
而在4K解析度下,RTX3070雖然在開啟光追後幀數下滑,但加上DLSS後就能在最大程度保持畫質的情況下大幅提升幀數,這套組合在4K開光追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60幀以上的幀數,效能十分強勁。
而推薦的搭配:i7-10700K+Z490-P同樣是一個性價比較高的高效能組合,帶K的10700K可以搭配Z490進行超頻,適合動手能力強的玩家。
而如果你不需要核顯,那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把i7-10700K更換成KF無核顯版本,效能一樣,價效比會更高。
PConline評測室總結:驅動硬體升級的最大推手還是遊戲
筆者學生年代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現代戰爭》三部曲了,當時筆者也只是個家境一般的DIY愛好者,用著奔騰E5200和朋友淘汰下來的GTS250硬是把三部曲都通了。
當時的最大感受就是這三款遊戲的最佳化都非常不錯,雖然當時沒有幀數這個概念,玩遊戲也不會掛著MSIAfterburner看幀數,但是在900P的解析度下以中高特效玩絲毫沒有卡頓感,無論是遊戲劇情還是配置最佳化,這系列遊戲都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後面的《高階戰爭》,《現代戰爭(16)》和這部《冷戰》,筆者愈發感受到遊戲效果升級所帶來的硬體升級驅動效果,要流暢玩那必須降特效,就感受不到遊戲畫面給玩家帶來的視覺震撼感,2020年想玩爽一款遊戲,比10年前的投入確實要大不少。
講回《冷戰》,遊戲總體的畫面表現效果是非常震撼的,如果開啟上光線追蹤,光線在材質上的表現效果也能讓玩家產生更強的遊戲代入感。現在英偉達在大力推進自己的光線追蹤與DLSS技術,在兩項技術的加持下想流暢的體驗光追遊戲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