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孩子出生越重,今後智商越高。
新生兒出生的體重真的和孩子的智商有關係嗎?
小莉和丈夫是創業黨,一直到30歲才懷孕,家裡人擔心高齡產婦營養跟不上,每天大魚大肉、水果蔬菜不斷地往小莉屋裡送。等到小莉孕36周的時候,醫生檢查說嬰兒過大,需要剖腹產,十月懷胎加剖腹產,終於誕下一八斤多的兒子。
隔壁床的產婦是順產,她婆婆羨慕的說“八斤八兩的孩子更聰明,我們這才五斤,長大了得多吃肉。”
查床的護士聽到了,無奈地表示:
“智商跟胖瘦可不是成正比的,8斤的孩子太大了,還得讓媽媽遭罪剖腹產”。
現在還有很多人堅信,孩子出生體重跟智商成正比。這種觀念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現代研究者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英國理查斯博士就這一觀點進行研究,統計了3900名新生兒體重及成年後的智商水平,結果發現,出生體重越重的孩子智力越低。
隨後其他科學家研究,發現最聰明的孩子出生體重在6斤左右,推翻了體重和智商成正比的觀點。
綜合研究結論發現,新生兒體重和智商有一定規律:
6斤的孩子普遍最聰明,低於6斤或高於6斤開始呈下降趨勢,偏差過大的新生兒可能天生智力缺陷或有生命危險。
這說明,現在老人們普遍認同的寶寶的體重和智商有關係的這個結論是沒有現實依據的,實際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傳統”的認識,其實還是和老一輩人的生長環境是有關的。
老一輩人經常說“大胖小子”更聰明,其實也是可以用科學理論解釋的。
在早期的社會中,由於生產力發展的限制,相對落後的科技水平不能滿足大部分人對於生存的需要,同時每個家庭又有很多孩子,這就導致許多窮人家常常出現吃不飽的情況。
正常人對於這種情況還能堅持,可是對於懷孕的孕媽來說,一旦懷孕營養不良,影響肚子裡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僅智商低下,孃胎裡營養不良帶來的一系列疾病會困擾一生。
但是智商並不能隨著孩子的出生直接表現出來,而出生時的體重則能夠清楚地表現在人們的眼前,這也就讓人們下意識地在新生兒體重和智商發育之間建立了聯絡。
而富人家的孩子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促進大腦發育,即便是出生時過胖,相比窮人家的孩子也會更聰明。
富人家的孩子普遍比窮人的孩子要聰明,所以“大胖小子更聰明”的說法越傳越廣,一直到現代很多老人都堅持懷孕時要多吃,生出來的孩子白白胖胖,才能更聰明。
產房燈滅,護士抱著孩子出來都會給寶寶稱體重,不是為了測智商,而是為了這三點:
Ⅰ記錄寶寶的生命伊始
現代醫院會給新生兒稱體重,其實就是為了記錄寶寶出生的生命軌跡。
很多爸爸媽媽會在孩子小時候拍照片、影片或者用模具印下寶寶的腳掌印、手掌印,這些都是為了記錄寶寶生命伊始的成長軌跡。
Ⅱ新生兒體重暗示身體疾病
調查結果顯示,新生兒的體重暗示一些身體疾病,有些是成年以後才表現,嚴重會影響一生。
Ⅲ新生兒體重暗示孕媽身體狀況
媽媽孕期容易長胖,身體也會發生各種微妙的變化。生產後關注寶寶健康的同時,母體觀測更為重要。醫生根據新生兒的體重,可以推測母體的體重、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