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近日,記者從直播電商與短影片發展年會上獲悉,在國家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的指導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路表演(直播)分會正在參與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將出臺。據悉,未來將限制高額打賞,對激情打賞設定冷靜期。(21世紀經濟報道)
“限制高額打賞”“設定冷靜期”等舉措,直擊根本癥結,頗具創意和力度。正所謂“打賞一時爽,事後悔斷腸”,激情打賞、衝動性撒錢的普遍存在,使得網路主播一行的道德合法性備受質疑。在此背景下,無論是為了保護使用者權益,又或是基於重建行業聲譽的考量,確實是該拿出決心、果斷出手了。
網路直播所衍生的“粉絲打賞”,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其性質是模糊的,本質是很難界定的。某種意義上,“打賞主播”,既像是“贈與”又像是“消費”。這種複合屬性決定了,沒有現成的監管正規化可以對之加以約束,甚至全社會也沒有共識性的評判標準對之進行解構。一直以來,直播與打賞,都是蠻荒式滋長的。現實中,不少主播言行輕浮、挖坑設陷引得一種“粉絲”神魂顛倒、掏錢示好……這曖昧的空氣,這迷離的一幕,讓整個直播間,變得相當可疑,透著危險氣息。
事實上,一套流水線模式“培訓”下來,許多網路主播撩人、造勢、吸金都可說是駕輕就熟。這注定了,主播與粉絲,天然就處於不對等的“博弈”位置。實際的情況是,許多粉絲在看直播過程中,莫名其妙、情不自禁地就把錢花出去了。氣氛到位了,情緒上來了,加之大腦上頭的那股衝勁,不刷禮物似乎都不合適了——所謂激情打賞,正是根源於此。狂熱的粉絲勁頭上來了,砸起錢來連自己都怕。這已然超越了理智的範疇,而更近似於一種精神魔怔了。
不讓主播洗腦圈錢,不讓粉絲“慘被掏空”,對激情打賞設定冷靜期,是很有必要的。“你的打賞頻次和金額超過設定的閾值,平臺就會進行提示,建議使用者冷靜一下。”只是,值得懷疑的是,對於刷禮物刷嗨了的“老鐵們”,是不是真的會理會、理解這一“建議”呢?成年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一回事,營造公平的、清朗的直播間“消費環境”則是另一回事。所謂“冷靜期”,如果僅僅只有“建議”,無疑是遠遠不夠的。
與之相較,對於異動賬戶,採取打賞功能暫時鎖定,賦予其超閾值打賞金額限時反悔權等,或許來得更直接、更管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