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怎樣走得更遠?

共享經濟怎樣走得更遠?

在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市民正在騎共享電動助力車出行。
謝劍飛攝(新華社發)

從共享消費到共享服務,從共享知識到共享生產……受疫情影響,以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呈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在保障民生供給、推動復工復產、擴大消費、提振內需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多行業開啟共享新模式

開啟某線上問診小程式,選擇科室和醫生,輸入自己的病情描述,付費後等待醫生線上回覆或電話溝通,根據醫生處方線上購藥……防疫期間,大連市民王女士總睡不好覺,她嘗試用微信進行線上問診,一段時間後症狀緩解了不少。

防疫期間,網際網路共享醫療高效快捷的特點凸顯,給越來越多的患者提供了便利。

國家資訊中心近日釋出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約為33773億元,同比增長約2.9%。其中,知識技能、醫療共享、生產能力三個領域市場交易規模分別增長30.9%、27.8%、17.8%。

受疫情影響,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共享辦公等須透過線下活動完成交易閉環的領域市場規模有所下滑,而知識技能和醫療共享等領域規模大幅擴大。共享型服務和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擴張,在有效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國內服務業和消費市場恢復、促進經濟企穩回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共享消費和服務,依託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起來的共享製造發展也邁上新臺階。例如,徐工漢雲平臺為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緊急調配了線上裝置進行馳援;富士康利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進行醫療物資的快速柔性轉產;阿里雲、華為等透過開放計算能力、匯聚優質資源、運用相關模型,在藥物篩選與研製方面發揮作用……疫情倒逼傳統制造業企業和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積極探索和嘗試共享製造新模式,助力企業戰疫和復工復產。

拓寬靈活就業“蓄水池”

《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為8.3億人,其中服務提供者約為8400萬人,同比增長約7.7%;平臺企業員工數約631萬人,同比增長約1.3%。

共享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催生了大量新職業,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電商主播、線上諮詢師、電子競技員等新工種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就業選擇。

共享經濟形勢下,就業模式從傳統的“公司 僱員”向“平臺 個人”轉變,就業市場結構發生變化。自謀職業、短期合同工、非全日制就業等靈活就業在就業形態中佔比越來越高,在緩解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中作用顯著。資料顯示,2020年百度文庫知識店鋪總量超過14萬個,帶動許多兼職或全職的內容創業者就業。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部分服務業企業人員歇業在家,而電商、物流等企業又面臨用工荒。“共享員工”模式使得勞動力資源得以有效流動,成為抗疫紓困的新抓手。

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鳳霞認為,共享經濟帶來的新就業形態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大大降低了就業門檻,也提高了勞動者的就業效率。共享經濟平臺成為就業“蓄水池”,在特殊時期有效發揮了穩就業的作用。

監管力度不斷加碼

《報告》指出,2020年,共享經濟大型平臺企業的生態化擴張進一步加速。短影片平臺抖音新增同城外賣、門票預訂、酒店預訂等服務,使用者無須跳出APP就能完成消費閉環;網約車平臺滴滴推出社群團購服務,使用者線上下單後可自提也可選擇上門配送;哈囉出行推出以檔案、樣品、小件物品遞送為主的中短距離即時配送服務……

專家分析認為,平臺規模越大,邊際成本越低、使用者聚集意願越高、資料匯聚越多,越能夠形成“贏家通吃”“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因此大型平臺企業容易取得市場優勢地位。

對此,監管力度正在不斷加強。2020年以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公佈了10餘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21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釋出,反壟斷相關法律制度進一步落地實施。

對共享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報告》持樂觀態度,預計2021年共享經濟增速將有較大回升,速度有望達到10%-15%,未來五年,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0%以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58 字。

轉載請註明: 共享經濟怎樣走得更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