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多措並舉齊力為創新“鬆綁減負”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國家創新雙輪驅動之一的體制機制創新正呈加快態勢。《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目前我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已全面啟動。北京、上海、遼寧、江蘇等近十省市,以及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科院等所屬的40家高校、科研院所展開自主權試點。央地聯手實施的“減錶行動”、“包乾制”等措施,正在讓科技創新“輕裝上陣”。

  科技成果賦權試點全面啟動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日前在國新辦釋出會上表示,科技部支援北京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特別是創新科研專案的管理方式。比如,2020年科技部支援北京部分高校開展科研自主權績效評價改革試點,支援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工業大學、積水潭醫院開展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的試點。

  事實上,中央深改委審議透過的《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賦權試點工作已全面啟動。記者獲悉,近日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智慧財產權局等試點工作協調機制組成部門共同召開賦權試點工作推進會,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北京市科委等9家試點推薦單位,以及40家試點高校、院所(醫院)負責人士解讀試點相關政策,交流試點經驗,加快推進各項工作開展。

  根據《方案》,開展試點的高校院所,探索建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機制和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試點期為3年。除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外,最佳化科技成果轉化國有資產管理方式、建立盡職免責機制等也是試點主要任務。

  記者瞭解到,目前整體來看試點單位工作思路清晰。浙江大學提出,下一步將深入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最佳化國資管理模式、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轉為科研預研基金、鼓勵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等方面。而哈爾濱工業大學介紹“學科團隊+區域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轉化模式和支援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效,下一步將全面加強體制機制、人才隊伍、服務能力建設,打造“賦權+賦能”全要素成果轉化創新模式。

  “40家自主權試點高校、科研院所,也在創新機構管理執行機制、擴大用人自主權、完善分配激勵機制、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自主權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科技部門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國家將以支援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使科研相關自主權為目標,以強化政策落實落地見效為重點,透過剖析典型案例、推進改革試點、評估改革進展,不斷深化推進自主權改革,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

  表格減8成 央地齊為創新“鬆綁”

  為了幫助研究人員專心搞科研,自2018年起,科技部聯合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開展減表、解決報銷繁、精簡牌子、清理“四唯”、檢查瘦身、資訊共享和眾籌科改等7項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2020年10月,上述四部門開展“減負行動2.0”,聚焦成果轉化盡責擔當行動、科研人員保障激勵行動、新型研發機構服務行動,以及政策宣傳行動。

  “我明顯感覺到科技專案申報的表格少了、數字化程度更高了。身邊不少同行都給‘減錶行動’點贊。”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某研究員坦言。記者獲悉,專項行動成效顯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層面、課題層面共57張表格精簡整合為11張,精簡比例達80%,專案申報評審環節全部採取資訊化,大量減少紙質材料報送。另外,嚴格精簡檢查活動,還專門對“四唯”問題進行清理。

  除了精簡工作中的“繁文縟節”,國家還透過擴大科研主體經費使用自主權,讓“打醬油”的錢也能“買醋”。2019年7月,科技部等6部門印發《關於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最佳化科研專案管理制度,加強對承擔國家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科研人員的薪酬激勵;完善重點研發計劃資金管理機制,簡化會議費、差旅費、國際合作交流費預算管理等。

  地方層面,北京、上海、遼寧、江蘇、浙江、山東等近十餘省市出臺相關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方案。內蒙古明確,試點單位可賦予科研人員不低於10年的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青海提出,加快撥付疫情期間立項專案科研經費,對科研經費使用實行“包乾制”試點,經費使用不受科目和比例限制。

  放管結合 “綠色通道”加快試水

  “原有評價體系注重人才帽子、論文等級數量和獎勵級別,造成科研人員不能腳踏實地,盲目跟風,精力不能集中在國家急需領域,科研人員主要精力在搶經費,搶地盤,搶專案,搶人才帽子,更多關注於短期效益。”江蘇省科技評估中心主任朱志凌表示,科技成果賦權試點能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而“減錶行動”等措施將讓他們從繁瑣的手續中解放出來,專心科研。

  不過,在業內專家看來,對於科研的管理,需要把“包乾制”與“放管服”結合起來。“‘放’不等於不管,只是管的方式和理念發生變化。‘減表’不代表無表;適當的容錯,也不代表課題最後沒有一項成功。”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綜合發展研究所所長王革表示,只要平時科研工作做得嚴謹,平時的資料有所記錄,必要的科研表格並非就是負擔。在他看來,在基礎研究方面,應該以自由探索為主,但也應該有一些目標導向、任務導向。

  在王革看來,未來國家勢必要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激發調動廣大科技人員和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加快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

  事實上,科研體制改革試點近年來一直呈加快態勢。國務院此前印發的《關於最佳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和中科院所屬科研院所中選擇部分創新能力和潛力突出、創新績效顯著、科研誠信狀況良好的單位開展“綠色通道”改革試點。

  目前,“簡化科研專案預算編制”和“提高間接費比例”兩項試點方案已制定,“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智慧機器人”等4個重點專項,試點提高間接費比例。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64 字。

轉載請註明: 央地多措並舉齊力為創新“鬆綁減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