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 東邪
在眾多圍繞太陽運動的星球中,冥王星是引起爭議最大的一顆星球。在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之前,冥王星還位於“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行列中。該會議召開之後,冥王星就被“貶”為矮行星,不瞭解的人還以為冥王星發生了重大事件,但實際上是科學家們對行星重新進行定義,而冥王星恰好不符合行星的定義。
儘管如此,人類對冥王星的關注從未減少,從它被移出太陽系行星之列後,還有不少天文愛好者為冥王星打抱不平,許多國家的天文機構也持續關注冥王星的情況。這顆矮行星除了質量和體積不符合行星的要求之外,它表面的自然環境也十分可怕。那麼冥王星的可怕體現在哪裡呢?
如果你有關注過八大行星和冥王星的英文名字,就會發現西方科學家以古希臘神話和古羅馬神話中不同天神的名字來為這九顆星球命名。由於冥王星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發現了,因此它也獲得了冠以天神名字的殊譽。冥王星的英文名為Pluto,指的是古羅馬神話中的冥界之神,這個名字聽起來就讓人有一種陰森害怕的感覺。
實際上冥王星的自然環境也很不如意,由於與太陽保持著十分遙遠的距離,大約是59億公里,冥王星無法得到充足的太陽光照射,導致冥王星表面到處都是冰封。從來沒有探測器在冥王星表面登陸過,但曾有星際探測器路過對冥王星的表面進行了探測,得到的資料顯示其表面溫度至少低於零下200攝氏度。
很多朋友對這個溫度沒什麼概念,要知道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極,根據南極考察隊的探測南極歷史上最低的溫度是零下94.2攝氏度,根本沒有生物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而冥王星表面的溫度比南極最低溫度還要低兩倍多,可以直接否定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眾所周知,地球大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氣,而氮氣的凝固點是零下210攝氏度。
也就是說,如果地球表面出現和冥王星表面一樣的溫度,那麼地球大氣層將不復存在,它會結成一塊巨大的冰蓋然後直接砸在地面上,這種場景聽起來真的是“天塌下來”的感覺。冥王星上的環境不僅極其寒冷,而且幾乎沒有晝夜之分。一是因為冥王星與太陽保持著平均59億公里的距離,二是因為冥王星的執行軌跡特殊。
因此如果人類去到了冥王星,就彷彿進入了傳說中的冥界一樣,那裡極為陰森寒冷,終日不見陽光進一步營造了冥界的氣氛。
雖然人類登陸冥王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科學家對冥王星的研究從未停止過,否則也不會出現諸多爭議。最早確定冥王星的是天文學家湯博,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證實了冥王星的存在,但由於當時的觀測條件十分有限,使得他在計算冥王星質量上出現了較大的誤差,最終導致他計算出冥王星的體積和質量比地球還大,因此它自然而然地進入行星行列。
隨著人類天文觀測水平的不斷提升,觀測裝置的不斷更新換代,科學家們對冥王星的研究更加深入。最終科學家們確定冥王星的半徑還不到1500公里,比月球的半徑還要小。此外,冥王星的質量也被證實錯誤估算過,它的真實質量是月球的20%左右。這些“鐵證”的出現讓許多科學家開始質疑冥王星的身份問題,是否應該重新對它的身份進行定義呢?
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就冥王星是否應該被重新定義的問題爭論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在2006年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以投票的形式決定冥王星的身份問題。最終投票結果表明,大多數科學家不認同冥王星的行星身份,認為它作為矮行星更適合,於是冥王星作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從此變成了歷史。
那麼國際天文聯合會憑什麼把冥王星從行星行列中踢出去呢?翻閱當年會議上作出的最終決議,我們會發現科學家們提出了定義行星的三個條件。首先該星球必須圍繞太陽公轉,這一點冥王星做到了。其次,該天體的體積和質量必須足夠大,這樣才能利用自身的引力來塑造自身接近球的形狀,從星際探測器拍攝的冥王星圖片來看,它是符合這一條件的。
真正讓冥王星無緣行星頭銜的是第三個條件:必須擁有清除其附近空間的能力。經過探測發現,冥王星軌道上存在大量物質,而且這些物質的質量總和加起來比冥王星的質量還要高几倍,這種情況在其他八大行星中是沒有出現過的,這說明冥王星沒有清除其周圍區域的能力,它也因此淪為矮行星。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同意國際天文聯合會的決議,在反對的人群中就出現了美國宇航局首席研究員艾倫·斯特恩。據瞭解,斯特恩是新視野號執行冥王星探測任務的首席研究員,他在國際天文聯合會透過決議後對該決定表示質疑。斯特恩認為,如果按照最新的行星定義,那麼地球、火星和木星都會因為和小行星共用軌道而被剝奪行星的身份。
不僅如此,比冥王星大的月球也應該被提拔為行星。更重要的是,他指出整個天文界中只有不到5%的天文學家同意天文聯合會的決議,因此他們的決議並不能代表整個天文界。對此鬩神星的發現者麥克·布朗表示,冥王星所經歷的這一系列事件十分不可思議,但不能過早地說誰對誰錯,因為他認為人類對科學的追求即使出現了偏差,最終也會自我修正。
從冥王星的經歷中我們會發現,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還很有限,因此必須透過不斷探索來擴充認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