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科技創新更是層出不窮,日新月異。那麼,不久的將來,將出現哪些科技上的創新會顛覆你的想象呢?想象力和創新力都非常不錯的朋友們趕快也來加入討論吧。今天咱們就說說我的想法吧。。。。。。
首先映入腦海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異種器官移植在人類中進行。
這個賽道中國目前是世界領先。
說到器官移植,大家都十分熟悉,畢竟這已經是非常常見的技術了,腎移植,肝移植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器官移植手術。
那麼。異種器官移植呢?相信不少人還是覺得這個技術可能也就是科幻技術之類的吧,畢竟這個技術往往存在於各種未來預測中,或者說覺得可行但是應該很遙遠吧。
不過,這個技術,可能沒那麼遠,甚至可能是近期就會實現的一個技術。
——心臟移植長達945天的存活——
2016年,透過對豬的基因進行改造,使其進行了三個基因修飾,分別是敲除了GGAT1基因(用於消除移植過程產生的應激性排斥),過表達hCD46(用於解決免疫問題),hTBM(血栓調節蛋白),然後將這顆上基因修飾的心臟移植到了狒狒身上。
結果,狒狒存活了945天,這基本上接近3年的時間了。
這是迄今為止從豬移植到靈長類上移植後存活時間最長的一個記錄了。
不僅僅是心臟。
——腎臟移植長達499天的存活——
2019年,美國埃默裡大學的研究者同樣使用了豬進行異種器官移植,這一次,他們使用的是豬的腎,移植到的是獼猴(Rhesus Macaque)。
同樣是對基因進行修飾,分別敲除了GGAT1基因(用於消除移植過程產生的應激性排斥),並過表達了hCD55(人免疫基因CD55,用於降低免疫排斥),此外,還進行了合理的免疫抑制劑方案,比如αCD4和antiCD154聯合。
結果,該獼猴存活時間499天。
——不僅僅是普通靈長類,事實上已經有了人類的移植——
國內做的比較強的湘雅醫院已經進行了豬胰島到人類的移植
完成了對10名1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豬胰島移植臨床研究。跟術前比較,患者總體胰島素使用減少60%以上,最好效果減量90%。根據國際共認的胰島移植綜合評分,平均達到0.62分,最好達到0.88分(完全治癒糖尿病為1分)
事實上具備了臨床應用的意義。
除此以外,目前已經進行的異種器官移植包括胰島、皮膚、角膜等諸多器官。
目前,豬是所有異種器官移植中,進展最快的一種,遠遠領先其他物種至少一到兩個時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靈長類的器官移植能夠長期成功地,基本上是異位移植,換句話,這個器官並沒有真正意義上接到原有位置並替代原有器官。
我們期待的真正意義上的異種器官移植是把原來的器官拿掉換成新的異種器官。
這一步目前還在進行中,我覺得15年的時間,差不多能夠出現一個初步的器官替代。
——生命之下,其他都是小事——
其實一直以來,異種器官移植,都面臨很多障礙,比如醫學上的障礙,免疫問題,操作問題,術後護理問題等,不過, 最讓人頭大的,是倫理問題。
然而,這些問題,在生命面前,有那麼重要嗎?
很多時候,我們做出評價或者所謂的選擇,其實是在暫時無需做出選擇的時候進行的,所以某種程度上,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然而, 真到了那一刻,可能這種問題,根本不是問題了。
器官缺口是最大的問題。
器官短缺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儘管全世界都存在器官捐獻,但事實上,能夠實現的器官移植非常少。
在我國,每年能夠順利完成器官移植的人也就是1萬多例,而需要器官的人群缺口高達150萬,這個數字,隨著未來老齡化的推進,缺口會越來越大。
囿於現實問題,以及醫學倫理禁止克隆人的現狀,可以預見的未來,克隆人是不可能被允許的。
那麼,這個時候,異種器官移植事實上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對於異種器官移植,其實也不是那麼簡單。
1, 生物大小要相對匹配
這個其實直接排除了絕大多數生物。可能很多人沒意識到,其實自然界中,和人類體型相接近的生物其實並不多,無論是貓狗還是常見實驗動物小鼠,和人類體型相差太大(事實上,其他問題也存在,比如鼠的心跳400~500 次)。而大型哺乳動物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2, 器官要相對低廉
這個問題事實上是個很明顯的問題,如果一個異種器官極其昂貴,那麼其意義就大打折扣,畢竟當今絕大多數人還達不到可以視金錢如糞土的無限使用醫療資源,因病返貧的問題早已是一個現實問題了。
如此,豬就成為了一個重要來源
1,豬和人類體型非常接近,豬的體重其實和成人大概差不多
2,豬和人類食性一致,代謝相似。
作為一種被人類圈養的生物,豬事實上完全適應了人類的生活,人類的食物豬都吃,且相比馬牛羊,豬是雜食性的生物。
3,豬相對低廉。
所以,在搜尋引擎上,搜尋異種器官移植,你會發現,top全是豬。
相信一定有人會問,靈長類不是和人類很接近嗎?為什麼不用靈長類?
靈長類是個好的選擇,畢竟和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然而靈長類面臨幾個問題
1, 價格及其昂貴
以當前實驗室為例,一隻猴子的成本就已經非常昂貴了。
2,體型相差較大
可能和很多人想法不一樣,其實大部分靈長類,和人類體型差異很大。實驗室用的最多的獼猴,身高只有50多釐米,也就是大部分人膝蓋那麼高,體重5-7kg,相當於2個月大小的嬰兒。這樣的動物,是沒法做人類移植的,器官大小匹配度太低。
猩猩是個好選擇,但是目前很少有用猩猩做這種研究的。
3, 倫理問題更大
倫理問題是制約靈長類研究的重要因素,甚至可能是主要因素。
事實上, 這次疫情,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國內疫苗是研究最快最廣泛的,除了因為我們科研實力充足,很重要的因素是,疫苗實驗需要的猴子,基本上在中國。
4,靈長類規模不容易擴大
和人類一樣,大部分情況下,靈長類不是多胎生物,這就意味著種群規模擴大其實很難。
——現實和未來——
有時候想想,“未來”這個詞,真的很有意思,因為,字面上就是:尚未到來。
其實,解決器官問題,有好幾條思路,但是,大部分,是“思路”!屬於尚未到來的未來。
1,幹細胞技術
很有希望的明星技術,但是目前無法培養成器官。
2,3D列印技術
目前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讓一個器官最大程度具備生物學活性。儘管目前已經實現了可以讓肺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或者心臟能跳動,但是距離器官,非常遙遠
3,克隆
其實克隆是最理想的辦法,很多人希望用自己的細胞培養出器官,不過遺憾的是,目前我們不具備【單獨】克隆某個器官的能力。
一種策略就是讓克隆到胚胎階段發育到成型,然後取器官。然而,這是違法的。
那麼,面對“尚未到來”的未來,和活在當下的現在,只能做一個妥協。
異種器官是一個現實可行的策略,本身是來源於動物的活器官,且可以臨床實現移植並存活。
那麼,在未來到來之前,可能是“唯一策略”。
至於排斥問題、器官壽命問題,這些當然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核心因素,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延長一天那也是值得的。
1 MM Mohiuddin et.al,Chimeric 2C10R4 anti-CD40 antibody therapy is critical for long-term survival of GTKO.hCD46.hTBM pig-to-primate cardiac xenograft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6; 7: 11138.
2 Steven C. Kim David V. Mathews Cynthia P. Breeden Laura B. Higginbotham Joseph Ladowski ,Long‐term survival of pig‐to‐rhesus macaque renal xenografts is dependent on CD4 T cell depletion.Am J Transplant. 2019 Aug;19(8):2174-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