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探月成功,六七十年代,太空宣傳畫什麼樣?
自古以來,人們對外太空充滿了好奇和美好的想像。那裡是否有人居住?是否活躍著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一直是人們好奇的問題,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就是我們熟知的太空神話,也是太空探索的萌芽。
然而隨著近期嫦娥五號的成功探月,舉國歡慶的同時,月球對於我們也將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雖然早已知道嫦娥只是神話,取樣的科學價值無疑更具實用性。六七十年代,探索技術有限,人們是怎樣幻想太空的呢?
圖為1962年,乘坐飛艇遨遊太空。幾個小娃娃乘坐飛船穿雲過月,面對浩渺的外太空興奮不已,嫦娥仙子友好地伸出雙手打招呼。神話傳說與現實技術的結合,相得益彰,同時一些細節也反映了認知的侷限性,比如孩子們沒戴任何呼吸頭盔。
月宮小客人,上世紀70年代的太空宣傳畫。認知升級,畫面設計也更加科學,男孩子已經戴上了頭盔,和玉兔玩得不亦樂乎。我國對於外太空的好奇,幻想於古代,付諸計劃實施於上世紀50年代。
1958年提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設想計劃,1965年開始研製工作,最終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開創了我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我國成為蘇美法日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併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1980年,將他們的玩伴們帶入太空。傳統的地球人元素外,還加入了喵星人汪星人,看上去有些借鑑蘇聯航天的因素。畢竟歷史上,加加林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之前,小動物們試驗在前,積累資料,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太空花果園,嫦娥玉兔之外,孫猴子也不甘示弱,順利成為當年太空宣傳畫的主角之一。
當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由於電池壽命有限,衛星執行28天后(設計壽命為20天),電池耗盡。在此期間,衛星把遙測引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
1970年5月1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停止發射訊號,《東方紅》樂曲停止播放,衛星結束了其工作壽命。但衛星的軌道壽命並沒有結束,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太空執行?。
天增歲月人增壽,畫面中這位神仙,你叫得出名字嗎?種種不一,花樣繁多的神話設計元素,充分反映了大眾對於太空的美好幻想。
1980年代,從月球迴歸。東方紅衛星之後,對於太空的探索,我國並未停止腳步。當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就標誌著我國航天計劃的巨大飛躍,錢學森楊利偉等名字也無人不知。現如今,嫦娥五號的成功探月,更是舉國歡慶的大事,在不久的將來,移居月球或許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