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列新一代全自動市域A型列車在新都下線
新年伊始,四川成都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傳來捷報。
1月7日,全國首列基於5G車車通訊全自動駕駛的時速160km新一代市域A型列車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的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下線,與此同時,國內首個2025智慧型全自動行車試驗平臺正式揭牌。這代表了當前國內市域軌道交通和智慧城軌技術裝備的先進水平,也標誌著“成都造”軌道交通邁入了市域―城軌“互聯互通”、智慧城軌技術引領發展的新時代。
列車下線 技術應用全球領先
據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本次下線的時速160公里新一代全自動市域A型列車,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成都軌道交通集團、中車成都公司聯合研製,是全國速度最高的市域A型列車,屬全球首次實現時速160公里的5G車車通訊全自動駕駛,完善了市域列車譜系,填補了行業空白。
該列車聚焦城市圈內城軌市域(郊)互聯互通、“市中心―市中心”一站直達零換乘和人民“更快捷、高舒適”的軌道交通出行需求,集“融合、快捷、智慧、綠色、安全”理念為一體,具備快速執行、快啟快停、快速乘降、舒適度高等特點。列車基於“融合”理念,跨界融合了動車組高速度、高舒適和城軌車輛載客多、啟停快的優點,國內首創城軌―市域互聯互通的市域A型列車,助力實現四網融合;技術融合了5G通訊、全自動駕駛、智慧運維、本構安全、輕量化等先進技術,引領智慧型市域列車的發展;文化融合了巴山蜀水、西蜀竹韻等有著4500年城市文明的巴蜀文化。
與既有的服務於城市圈的城際動車組、市域D型列車和城軌車輛相比,新一代市域A型列車,更快捷,啟停效能與城軌車輛相當的條件下速度提升至時速160公里達33%,避免了乘客城際與城軌的換乘等待,實現點對點零換乘;更智慧,全面整合智慧控車、智慧運維、智慧旅服、智慧節能等技術,示範智慧城軌技術裝備;更舒適,應用以人為本的人因工程、噪聲控制、壓力波動控制等綜合舒適度控制技術,乘車環境更宜人;更安全,碰撞效能由25km/h提升為36km/h,採用內外網分離的資訊保安、主動障礙物檢測和滿足EN45545的防火設計等技術,系國內首個構建了時速160公里市域A型車的全方位本構安全系統。
行車試驗平臺上線 引領行業發展潮流
與該列車正式下線同時揭牌的,是落戶於中車成都公司的2025智慧型全自動行車試驗平臺,由中國中車與成都軌道交通集團聯合打造,是國內首個基於真車實線的全方位全狀態感知、多系統全耦合測試、大資料智慧分析的綜合軌道交通裝備試驗基地和智慧城軌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一方面,透過突破5G、大資料、工業互聯、智慧感測、人工智慧等學科交叉技術融合,建設成國內首條面向城軌交通裝備的集研發、試驗、運維一體的智慧試驗及模擬平臺,致力於按照“數字孿生”理念建設虛實結合的軌道交通裝備試驗智慧評價體系;另一方面,基於“半實物”模擬試驗開展集約型車輛網路基礎平臺、車輛控制和資訊一體化整合、智慧運維等前瞻性技術研究,推進一批智慧技術裝備研製和示範應用,形成面向智慧城軌技術的標準體系。透過“一基地五平臺”的2025智慧型全自動行車試驗平臺建設,為構建高效、便捷、安全、綠色、經濟的新一代智慧型城市軌道交通模式提供技術支撐,全面提升四川省、成都市軌道交通在行業的地位和話語權,引領行業發展潮流。
打造產業引擎 服務成渝助力同城
該列車的成功研製,為構建都市圈內1小時軌道交通通勤圈提供了全生命週期的解決方案,將有力助推“成渝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的發展,將大力推動區域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建設跨躍式發展,引領我國市域(郊)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新方向,助力智慧城軌和交通強國建設。
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是成都軌道交通產業“一校一總部三基地”佈局的“三基地”之一,是產業成果轉化的重要承載地。依託成都樞紐地位,以西南唯一高能級整車廠中車成都公司為龍頭,具備輻射“一帶一路”地區市場的區位優勢,為西部地區提供定製化軌道裝備研製的產業優勢,為西部動車組提供後市場服務的平臺優勢。
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成渝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成都“兩區一城”戰略佈局,搶抓成渝中線高鐵、川藏鐵路、大鐵公交化等新基建專案帶來的新機遇,確立了以軌交活力城為牽引,聚焦“軌交裝備研製及後市場”細分領域的產業發展思路,推動“傳統制造”向“智造+服務”轉變,積極擴充套件質量、安全、運維等軌交製造服務業,努力建成世界一流軌道交通創新基地、中國西部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維保基地和麵向“一帶一路”軌道交通裝備出口服務基地,預計到2035年軌交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中車成都公司正在加快推進城際動車組造修等高階業務落地,構建“創新+市場”雙驅動的技術鏈,打造智慧化、柔性化、精益化的製造鏈,建立優質高階的配套供應鏈,構建全壽命週期管理的服務鏈,將中車成都公司發展成為中國西部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製造最強企業,為成都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級軌道交通產業地標貢獻力量。(圖/文 新都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