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對於互動設計師,在熟悉B端產品公司的業務上有哪些關注點,怎麼可以快速熟悉B端產品?本文作者依據工作中專案實踐的所思所想,並結合案例等分享了自己對“互動設計師如何快速熟悉B端產品與業務”的一些看法和建議,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
首先我想談一下我認為的B端產品,綜合前人的經驗,我為B端產品做如下定義:B端產品是基於使用者的業務場景,為企業提供商業價值的服務載體。
- B端產品使用者從屬於企業,具備組織形態
- B端產品的呈現符合業務形態
- B端產品為企業提供商業價值
- B端產品多為軟體,但不僅僅是軟體
- B端產品的核心是為企業提供服務
這裡提到兩個名詞產品和業務,常常聽說“要懂業務、熟悉產品”,那麼業務與產品的關係是什麼呢?
我認為在網際網路行業,產品是對部分業務的線上流程化表達,產品通常以軟體形式呈現出來。那麼我們在熟悉B端業務的時候,就要理清產品涵蓋了哪些業務,線上業務與線下業務是如何銜接的。
如果把業務比作一條線的話,那麼產品就是線上的線段。一條業務線上有多個產品,被產品覆蓋的部分稱是線上業務,其它的是線下業務。
產品與產品之間,線上業務與線下業務之間都存在銜接點,在產品裡面,這些銜接點就是使用者使用產品的起點或者終點。
比如一家服務於服裝行業的網際網路公司,主營業務是連結供應商與門店,為他們提供線上服裝買賣服務。那麼這條業務線上可能會涵蓋門店進貨、供應商庫存管理、物流跟蹤、財務結算、門店銷售等業務。
由於供應商都有自己的庫存、財務系統,門店也有自己固定的銷售方式,所以公司開發的軟體產品集中在門店進貨,供應商發貨環節,其它部分透過獲取第三方介面或者線下操作來打通。如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不論web系統、APP或者小程式都是服務於業務的,並且彼此存在聯絡。因此,作為互動設計師熟悉B端業務的第一步是理清楚公司業務與產品間的關係。
二、產品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大家都知道B端產品具備業務複雜、功能繁多,多角色,分許可權的特點,所以B端產品對應的業務場景多且複雜。
在實際工作中,我不會在剛剛接觸產品時就去梳理業務場景、繪製操作流程圖,因為往往很難入手反而陷入錯綜複雜的場景與流程之中。
那麼設計師熟悉B端產品的切入點在哪裡?之前說過B端產品需要為企業提供商業價值,那麼企業的關注點就是產品的方向。
如一個大體量的服裝電商企業,客戶通常會關注商品是否精準入庫、能否降低訂單損耗、降低發貨環節的錯單漏單率。
那麼服務於這個企業的產品就會圍繞解決提高入庫準確率、降低發貨錯誤率去呈現解決方案。
我通常先了解產品解決了企業的哪些問題,這些內容在白皮書或者官網上能夠找到。
借用之前的例子,因為供應商商品管理系統的存在是為了讓門店老闆在進貨APP上選購商品,因此商品管理系統的設計聚焦在“如何幫助供應商快速釋出門店老闆關注的商品資訊?”上。
B端產品有哪些關鍵的要素?因為B端產品的使用者具備組織形態,實際場景中使用者分佈在各個崗位(角色&許可權),單獨或者協同完成工作(任務)。
深入一層分析,不難發現B端產品解決的問題需要不同角色的使用者透過完成任務來實現。我就會重點關注解決這個問題的操作,在產品中通常需要完成一組或多組任務來解決使用者問題,那就列出相關任務並繪製出對應的操作流程圖以便我們更好的熟悉產品。
歸納一下步驟:
透過4步分析產品如何解決問題:
- 列出產品解決的問題
- 每個問題相關的使用者任務
- 分角色繪製使用者路徑
- 記錄各個流程中的資訊與業務邏輯(看自己時間,不用瞭解的太細)
再來舉個例子吧,還是那家大體量的服裝電商企業,希望降低發貨環節的漏單錯單率。
那麼產品就是一款擁有訂單發貨功能的軟體系統,需要做的是在系統裡把待發貨的訂單以任務的形式指派給倉庫工作人員(使用者),將原本員工的揀貨、分揀、驗貨、打包等工作流程遷移到系統裡面,並對工作結果逐個核驗。
使用者在完成發貨任務時的工作流程與系統銜接的部分就是使用者操作路徑,路徑中每個觸點頁面所展示的就是資訊(如訂單詳情),資訊量與資訊佈局由使用者路徑和業務邏輯決定的。
總結總結一下,快速熟悉B端產品和業務的方法:
首先了解B端公司的業務分析產品覆蓋了哪些業務範圍;然後瞭解產品為企業解決了哪些問題(提供什麼服務)帶著這些問題去看產品的功能並列出解決問題需要完成的任務;最後帶入使用者分角色繪製使用者路徑/流程。
可以看出整個方法是一個逐步聚焦的過程,從業務到產品到任務到流程,快速抓住重點才能達到快速熟悉產品與業務的目的。
本文由 @青雨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