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紡織業“上雲”開啟智慧化升級改造-大眾日報數字報

□記者 張海峰 通訊員 王書勝 報道

本報德州訊 現在,德州市陵城區恆宇紡織品有限公司細紗車間記錄員王建軍經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應用公司生產雲管平臺,統計前一個班次的產量、品種,並直接生成報表。“原來我是用手抄寫,用計算機計算183臺機器的產量,然後計算每個車工的產量,一天到晚,手忙腳亂。”王建軍說,自從恆宇紡織採用生產雲管平臺後,她每天的工作量減少了一半左右,一上午就能把原來一天的工作量全部幹完,下午就能騰出時間去車間核查資訊。

生產雲管平臺,是一款基於人機互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的資訊化管理平臺,透過採集機臺車速、紡紗長度、用電量等執行引數,透過大資料分析,實現對機臺執行狀況的實時監控,異常自動告警,機臺執行、停機、故障、檢修全程狀態跟蹤。

恆宇紡織的每一名職工和每一臺機器都有一個條形碼,只要在手機上登入公司生產雲管平臺,掃描條形碼,就能把職工與機器進行匹配,系統透過WIFI自動上傳資料。恆宇紡織副總經理孫壽軍在辦公室的電腦上開啟生產雲管平臺,就能掌握每一臺機器、每一名員工、每一個班組、每一種品種的生產狀況。機臺執行情況、產量趨勢分析、排程單進度展示等動態資料給他的管理帶來了更多便利。“管理更精細化了。我們還將透過系統中的能耗分析,根據同一產品在不同車臺的耗能情況篩選出高耗能機臺,進行排查和改造,降低單耗,從而降低紡紗成本。”孫壽軍說。

陵城區恆豐紡織品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將生產實驗資料直接上傳到紗線質量數字化系統伺服器,管理人員不管是在公司、車間,還是在家,都可能透過手機進行實時監測,只要出現數據異常,就能及時發現,找到問題所在。在恆豐集團智慧車間裡每一個紗錠都會透過感測器聯網,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到生產線上每個紗錠的情況,整個過程保持高度連續性,減少人工接觸紗線的次數,成紗產量和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穩定和提升,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勞動生產率。“透過資訊化建設,我們集團也具備了與上下游客戶深度融合的條件,客戶可以透過手機瞭解訂單進度和產品質量情況,使得合作更緊密、溝通更高效、服務更貼心。”恆豐集團資訊中心主任陳秀梅說。

自山東省啟動實施“雲服務券”助推企業上雲工作以來,陵城區紡織行業積極參加省、市、區多層次多型別的上雲培訓和對接會議,從“不懂雲”轉變為“想上雲”“會上雲”,開啟智慧化、科技化升級改造,逐步實現裝置、過程、管理和產品的智慧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83 字。

轉載請註明: 傳統紡織業“上雲”開啟智慧化升級改造-大眾日報數字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