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做社交還有機會麼?

編輯導語:如見很多企業熱衷於做社交平臺,其中又分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熟人社交比較常見,比如我們常用的微信;陌生人社交又分為很多系列,而且市場較為廣闊;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如今社交平臺的一些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現在做社交還有機會麼?

本文章嘗試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當下做社交,或者再具體點,做陌生人社交,是否還有機會?

為讓問題更聚焦,我把主題拆成如下幾個子問題:

  1. 為什麼要探討做社交這個問題?
  2. 當下的社交產品有哪些?
  3. 以Soul為標杆,分析它的成長路徑,看有哪些可複製?
  4. 如果我想切社交賽道,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有什麼坑?

下面我們一一展開聊下:

一、為什麼要探討做社交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從“社交產品是什麼”的角度嘗試回答:

  • 社交產品本質上是一款純線上工具,研發成本較低,產品經理發揮餘地也更大;
  • 社交產品的目的是消除孤獨、排解寂寞。每個人都希望有上帝視角、想獲得存在感,這是人類剛需,一直存在;
  • 社交產品具備極強的網路效應,參考梅特卡夫定律,一旦形成PMF,可預期的是指數級的增速。

基於上面幾個特點:低成本、剛需、有想象力、產品主導,使得當下社交品類儘管有微信、陌陌這種巨無霸存在,新產品仍層出不窮。

據公眾號Tech星球統計,過去一年多,騰訊上線了10款社交產品(輕聊、有記、歡遇、朋友、貓呼、迴音、輕緣、燈遇交友、Hood、去聊);陌陌也在2020年孵化了6款(對眼、對對、芒西、陌多多、哇偶、咔咔),2019年上線了瞧瞧、Cue、赫茲、MEET與ZAO5款社交產品。

現在做社交還有機會麼?

先不論這些產品成功與否,連騰訊、陌陌都想顛覆自己,試圖賽馬找到第二曲線,更別說各網際網路大廠都在透過搭建產品矩陣做C端長線佈局;而社交在C端裡被盯得最緊,畢竟誰能抓住Z世代,誰就能提前佔據下一波人口紅利。

二、當下的社交產品有哪些?

按滿足需求不同,以及提供服務的差異性,我們粗略把社交產品分成如下幾個系列:

  • 看臉聊系列:傳統老大陌陌、探探的領域,以荷爾蒙社交為主,解決交友問題;細分賽道還跑出Real可甜、她說、戀愛圈這類更貼近年輕人的交友產品。
  • 匹配聊系列:頭部有Soul,第二梯隊緊跟著Uki、積目等小而美的產品,以不看臉匹配聊天為主,解決排解孤獨寂寞的需求;
  • 陪聊陪玩系列:代表產品有玩吧、TT語音、比心這類遊戲陪玩、語音陪聊產品;雖然同樣是為緩解孤獨,但會以玩遊戲為場景,本質上是一種服務平臺,需要強運營強管控,社交屬性較弱。
  • 匿名聊系列:以一罐、Tape(原Popi)為例,這類產品很容易開啟人們的陰暗面,一直被監管重點關注,一般人不敢碰。
  • 找物件聊系列:就是婚戀社交,在有緣、百合、世紀佳緣等老牌林立的賽道中,還跑出了伊對這種現象級產品,說明這個領域還有需求沒被很好滿足;但相親和陪玩類似,也是重紅娘服務、重供給、重線下,啟動成本較高。
  • 興趣聊系列:基於某類愛好、某種媒介,構建社交場景;這類產品一般介乎社交和社群之間,更強調內容佔比,比如瓦總的即刻,翅膀的微光(一起看),雲音樂的音街(一起唱)等等。

上面幾類還沒完全窮盡,看得出越是解決人性問題的產品,越會有源源不斷的創新方案,這也是做社交產品的樂趣。

三、以Soul為標杆,分析它的成長路徑,看有哪些可複製?

Soul算是近兩年的明星產品,尤其在大家以為陌生人社交已飽和的情況下,Soul的使用者增長爆發顯著,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想找到它成功的秘密。

深入探討後,我們得出瞭如下結論:

第一,Soul趕上了好時候;18年開始,一級市場的投資重心就開始向toB和新消費傾斜,純C端線上產品,雖然一直會看,但沒發現什麼好標的,因此資本傾向把錢集中在頭部;正好Soul在這條賽道跑得很快,DAU在19年初還只是80w,20年一下子就漲到千萬,這一路就拿了不少錢。

第二,創始人懂使用者要什麼;Soul的創始人張璐有海歸管理諮詢背景,並不懂網際網路,第一版都是找外包攢出來的,但她個人的孤獨感使自己就是這款產品的重度使用者。

據調研,Soul的初期使用者,主打兩類人群:

  • 剛畢業,漂在一線城市的職場新人;
  • 海歸留學生,他們被迫進入封閉的生存環境,身邊沒人交流,想和人聊天,尋找共情,排解無聊。

而Soul就正好承載了這個場景。

第三,不看臉社交;很多人以為心靈匹配是Soul的特色功能,但我們認為Soul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不看臉”,很多功能都在圍繞這一點在做,最核心的是1v1的語音連麥。

一方面,長相一般的普通人遠比陌陌探探上的小哥哥小姐姐多,存量規模會更大;另一方面,相比文字聊天,聲音更能傳遞情感、讓人與人的距離更近;而人們擔心的尬聊問題,Soul也安排了老使用者/自有團隊帶新使用者聊天的機制去解決。

據瞭解,Soul專門有個團隊提供帶聊服務,在運營層面也做得很重。

第四,All in 規模化;上文提到,社交產品的網路效應很強,越多人使用,產品價值就會指數級增長,因此快速、大量獲客很關鍵;當別的產品還在用公眾號、抖音、口碑去免費獲客時,Soul直接花錢買,迅速起量。

第五,品牌效應;社交產品,市場宣傳、打響品牌很重要,你得拿出一個差異點,告訴使用者你是誰,為什麼選你;相比Uki,Soul有個很好的品宣關鍵詞:靈魂交友,簡單、直接,有共鳴。

第六,重視合規;發展到後期的Soul,同時具備社交和社群屬性,為進一步打響品牌,他們花了大力氣在處理廣告、黃暴內容等內容管控動作上,還邀請第三方反垃圾團隊入駐;只要發現搗亂的使用者,一律清理,這也帶來了更友好的社群氛圍。

四、如果我想切社交賽道,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有什麼坑?

基於Soul的經驗,結合當下行業趨勢,如果想做一款社交產品,可以怎麼做?

1. 要做什麼?

1)充分調研,深度體驗

C端產品,尤其社交,入行門檻低,誰都能用,誰都會說兩句,但真正搞懂它的底層邏輯,你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去鑽研。

舉個例子,先到社交榜去下前100個產品,分別註冊男女使用者去用,實際和裡面的人交流,思考它的產品架構和功能設計邏輯,體驗產品氛圍。

有條件的話,國內外都要體驗,看得多了,腦子裡自然大概有數;再嘗試找到某個細分場景,看使用者需求有沒有被滿足,還有沒有機會。

2)選個好名字

名字的意義在品宣,好名字易於傳達產品理念,打造品牌調性,也直接決定使用者認知。

3)準備充足的預算

表面上看社交產品實現成本低、邏輯簡單,但真正的大頭在後面——買量要花錢、內容稽核要花錢、聊天服務要花錢、運營社群要花錢,這些隱性成本才是社交產品的大坑。

當然,還有其他什麼做社群提留存,做機器人營造氣氛,做破冰玩法提高匹配效率,最佳化匹配演算法等常規手段就不多說了。

不要做什麼?

  • 前期不要考慮ROI,越是純C端體驗型產品,商業化對使用者心態的影響越直接;因此建議前期花更多精力在打磨功能、維持氛圍上,等DAU到百萬級之後再考慮付費、廣告等收入手段。
  • 要麼做規模,要麼做服務,二者都想要,最後只會是四不像。
  • 不要猶豫,該擴大規模就迅速執行;別怕花錢、怕使用者體驗有損失、怕產品調性會變,當你在糾結體驗細節時,競品規模早就是你的好幾倍了;C端賽道,只允許有一個勝者。
  • 不要忽略監管的重要性;碰內容、碰人性,就不可避免會引起監管部門重視,尤其規模越大越容易出事,務必注意。

OK,分析完這4點,貌似也給不出一個現在做社交“有”或“沒有”機會的結論;社交是個很雜很細的賽道,但也是機會越挖越有的寶庫,很適合天然擁有年輕人使用者的產品去折騰;正所謂不瘋魔不成活,持續去鑽研,做到極致,才是做社交產品的精神,更是產品經理的精神。

都說每個產品經理都有一個社交夢,這句話不為過。

說了這麼多,你對社交有什麼看法?期待評論與我交流。

#專欄作家#

申悅,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悅讀筆記(ID:pmbox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360產品總監,起點學院優秀導師。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77 字。

轉載請註明: 現在做社交還有機會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