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到現在,自以為能征服自然,超越自然,但大自然,但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力量還是太渺小了。大自然到底有多厲害?下面就是大自然萬物的神奇魔力吧,一起看看吧!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詹姆斯·皮布林斯教授、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麥耶教授以及迪迪埃·奎洛茲教授,他們共享900萬瑞典克朗,摺合人民幣大約697萬元的獎金。這三位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天文和物理方面,詹姆斯·皮布林斯是物理學家和理論宇宙學家,米歇爾·麥耶天體物理學家,迪迪埃·奎洛茲是天文學家。
1995年10月,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共同公佈了他們的新發現,透過在普羅旺斯天文臺的觀測,這對師徒在太陽系外的飛馬座51周圍發現了第一顆行星,和太陽系八大行星一樣正在繞著它自己的中心恆星公轉,這是人類首次發現太陽系外繞恆星運動的行星,這顆行星和太陽系內的木星類似,都是一個巨大的氣態行星,它被命名為51 Pegasi b。
首顆系外行星的發現是具備開創性意義的,它打開了人類的視角,這也是這兩位科學家獲得諾獎的真正原因。人類在地球上發展演化數百萬年,雖然可能不時地仰望星空,但真正開始探索星空可以追溯至400年前,伽利略第一個把望遠鏡指向天空,而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美國和前蘇聯二戰後進入冷戰時期,在太空領域展開競賽,人類才真正意義上探索星空,直到20世紀末才首次發現系外行星。
而在最近科學家透過重新檢查開普勒探測器的歷史資料,發現了一顆曾經被忽略掉的系外行星,它也是目前為止在體積上甚至是溫度上都地球最為相似的系外行星了,科學家把它命名為為Kepler-1649c ,這顆系外行星在距離我們300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間中,正在繞著一顆紅矮星在公轉,繞行一週的時間大約是19.5天。
開普勒探測器,也是人類的第一顆系外行星探測器
2009年3月7日,開普勒探測器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升空,在2018年10月30日,開普勒探測器燃料耗盡,NASA宣佈任務結束。這顆探測器工作了大約九年半的時間,對53萬個以上的恆星系統進行觀測掃描,確認了2600顆系外行星,而那些目前無法確認的要更多。
開普勒探測器雖然目前已經退役了,但是它留下來的資料卻是非常珍貴,例如科學家從開普勒探測器的歷史觀測資料中發現了一個和太陽系非常類似的恆星系,它就是Kepler-90,這個恆星系目前已知有八顆行星,和太陽系相同,這也是目前為止在一個恆星系中出現最多行星的。
這不此次的新發現實際上就是從開普勒的歷史觀測資料中找到的,它的體積和地球類似,直徑僅僅比地球多出6%,而接收到其母星的輻射能差不多為地球所接收到的75%左右。因此從溫度上可能要低於地球,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比較類似於金星。
Kepler-1649c 想象圖,從這顆行星上看“日出”
系外行星如何發現?
很多小夥伴可能很好奇,在宇宙深空中動輒數百光年之外的行星是如何發現的,因為行星和恆星是有著本質區別的,恆星在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下,在核心處形成高溫高壓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氫核發生聚變,這個過程中會損失質量,從而按照愛因斯的質能方程轉化為能量以光的形式向外傳播擴散。而一般行星就是一塊大“岩石”或者是氣態包裹著“大岩石”,它們自身無法發光,只能透過反射恆星的光才能被發現。
因此要想在遙遠的宇宙空間中直接看見行星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距離過遠的時候,甚至恆星都看不到。但是肉眼看不到,不意味著儀器接受不到電磁波。
凌日法發現系外行星,這個概念很好理解,恆星一直髮光的話它的光變曲線就是一條直線,但是當行星從其表表面經過,探測器接收到的光度就會減小,或者說是光變曲線發生了變化,如果行星攜帶衛星,有的時候也能透過光變曲線被發現,目前為止80%以上的系外行星都是透過凌日法發現的。
發現系外行星有何意義?
在銀河系內類似於太陽的恆星有2000多以億顆,即使不是每顆恆星周圍都有行星,但星星的數量也是不能小覷的。人類期望尋找到一顆有價值的系外行星,處在主星的宜居帶上溫度適宜有穩定液態水,並且距離還不能太遠,這樣未來如果地球上過不去了,人類還可以進行星際航行去移民。
而這次發現新的系外行星,就是處在其母星的宜居帶上,體積和地球比較類似,但唯一不足它的母星是一顆紅矮星,這可能直接就被淘汰掉了。紅矮星質量小熱輻射能力差,它的宜居帶距離自身比較近,因此一般來講即使處在宜居帶內,也很難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並且紅矮星不穩定,稍有波動附近行星就像是被洗禮一樣,大氣層會逐漸的被恆星風所剝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它就是一顆紅矮星,在它周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比鄰星b的存在,同時比鄰星b也是處在宜居帶內,但科學家並不認為這樣的行星可以誕生生命,發展出智慧文明。
但科學家對於系外行星探索的任務還是非常痴迷的,這其實也是在變相的尋找地外生命或者說是尋找新的家園。每當你夜晚來臨,抬頭仰望星空,會看到點點繁星,也許在某顆星星周圍就有行星存在,而在某顆系外行星上就誕生了生命,而這些生命也恰巧在仰望星空,在滿天星辰中可能就有一顆是我們的太陽,這種感覺很奇妙。
人類現在在生物、化學等自然學科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給原本好奇心強烈的人們帶去了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人類在探索與發明的同時給自我價值以肯定,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福祉的同時也收穫了快樂。以上就是本期關於科學探索的事情了,大家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小編一起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