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與不合理規則成槽點
熱熱鬧鬧的網購狂歡節剛剛過去不久,“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已出爐。記者昨日從市消協、中消協瞭解到,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成為最大槽點,真真假假的資料流量以及直播人氣令消費者霧裡看花。
據消協人士介紹,今年的“雙11”不負市場厚望,釋放驚人潛力,相關快件數量、交易金額等不斷創歷史新高。然而,據中消協對10月20日至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的網路大資料輿情分析顯示,槽點密、熱度高是今年“雙11”線上線下兩個消費場域輿情的最大特點。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資訊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
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集中在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售後服務滿意度低、體驗較差兩個方面。一方面,觀看人數、銷售資料注水等影響力指標的造假,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而另一方面,惡意刷單、花式踢館、虛假舉報等同業競爭也汙染了直播生態。此外,明星直播生意火爆,售後服務卻無人買單——直播帶貨雖然火爆,但相當一部分只顧著聚流量、擴銷量的商家其實並沒有相應的售後服務體系。同時,商家、主播之間責任界定不清晰,遇到售後問題時互相“踢皮球”,引發消費者吐槽。
在不合理規則方面,不少消費者感到商家所謂的優惠套路繁複、算計太深,本想“薅羊毛”,卻被“割韭菜”。首先,電商選擇性推送優惠券精準殺熟;平臺利用演算法技術給不同型別消費者資料畫像,並量身定製更“懂你”的商品和服務,老使用者看到的價格比新使用者貴,或搜尋到的結果比新使用者少。其次,不合並付尾款不能使用滿減優惠券、不付尾款不能退款、付尾款必須熬到凌晨、“雙11”當天不能退款等硬規則引發的吐槽熱度持續時間較長。再次,諸如計算滿減、津貼、紅包、合併購買等堪比數學考題的玩法,抬高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降低了便捷感體驗,導致“尾款人”熱情下降。“拿時間換錢,我感覺被遊戲玩了”等輿情吐槽直指促銷套路、商家規則的花樣多、心機深。
為此,消協組織建議各類市場主體既要創新運營手段、又要堅守底線和誠信意識,呼籲並提醒消費者在不斷豐富的購物經歷和消費體驗過程中逐步成熟,以更理性、智慧、審慎、從容的消費行為迎接新消費時代。
來源: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