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海”雖美 但暗藏生態危機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張建)大連什麼時候能看到“熒光海”?“熒光海”有毒嗎?隨著“蹲守”海邊的遊客越來越多,這種“網紅景觀”引起了廣泛關注。昨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局瞭解到,進入夏季,大連市部分海域有時會出現紅色海岸及熒光海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由夜光藻引發的,雖然夜光藻本身無毒,但其大量繁殖引發的赤潮,對海洋生態系統來說卻是一場災難。
據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專家介紹,夜光藻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單細胞生物,近於球形,直徑為0.2~2.0毫米。它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發光特性與其細胞質中含有大量的熒光素有直接關係。夜光藻發光的顆粒是一種擬脂蛋白,呈粉紅色,當細胞受到刺激時,發光顆粒就開始收縮而產生淡藍色的熒光。當夜光藻的數量在每升200個時,只能形成微弱的海水發光現象,而當夜光藻的數量達到每升1000個~2000個時,就會形成強烈的海發光現象了。
市自然資源局提醒,夜光藻本身無毒,但夜光藻赤潮會對浮游生物群落造成巨大的影響。例如:夜光藻的攝食會導致浮游植物丰度降低和撓足類浮游動物數量減少,夜光藻對於魚卵的攝食是造成日本九州附近漁業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夜光藻赤潮暴發時會產生大量粘性物質,這些粘性物質可能會堵塞魚類的鰓,造成魚類窒息死亡,因此對水產養殖危害較大;由於夜光藻是純異養生物,不能產生氧氣,在夜光藻赤潮發生時會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且夜光藻細胞死亡後被細菌降解時也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從而造成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缺氧死亡;同時夜光藻死亡分解過程中釋放大量的銨類物質和硫化氫,對養殖生物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需警惕在網箱養殖區發生的夜光藻赤潮。但夜光藻赤潮並不完全是有害的。夜光藻在攝食有毒藻微小亞歷山大藻後,其自身並不含毒素,因此,會減弱產毒藻造成的生態危害。
來源:大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