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零態LT(ID:LingTai_LT),作者丨韓靈,編輯丨胡展嘉
當地時間10月28日,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正式宣佈,公司將更名為"Meta”,這個名字來源於“元宇宙"(Metaverse)。在這之前的5月份,Facebook便曾表態稱,要在5年內轉型成為一家元宇宙公司。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網際網路(Internet)所組成,代表的是“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執行的虛擬空間。今年以來,除了Fackbook,騰訊、位元組跳動等巨頭也紛紛加碼元宇宙。
扎克伯格表示,元宇宙是下一個前沿,人們都將透過進入虛擬環境來進行聚集和溝通。但元宇宙是虛火概念,還是拯救一切的良藥?改名後的Meta能救Facebook嗎?
01、Facebook甩標籤Facebook佈局元宇宙早已有跡可循。
在過去的幾年裡,Facebook從各個方面都加大了在硬體方面的努力,不僅推出了Portal視訊通話裝置系列、Ray-Ban Stories眼鏡,而且還有各種版本的Oculus虛擬現實頭盔。可以看出,Facebook想甩掉“社交媒體”標籤,以及躋身元宇宙的洪流中的決心。
但從“一家社交媒體公司變成一家元宇宙公司”,怎麼看都像是Facebook換湯不換藥、擺脫當下困境的無奈之舉。
雖然Facebook仍是全球最主要的社交媒體工具之一,但毫無疑問,其使用者基數年齡在變大,也正逐漸失去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
在產品形態上,Facebook社交定位過於太鮮明,反而阻礙了向其它領域拓展,尤其是短影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以及實體應用領域等。這次透過母公司改名,事實上是把Facebook降級,就是為了向原來被人們忽視的新領域進軍。
過去幾年,其它一些社交平臺正不斷對其發起衝擊,比如,中國短影片產品TikTok在國際市場的迅猛增長對其帶來的巨大危機感,包括Facebook自己公司旗下的Instagram和WhatsApp的份額也在不斷提升。如果再不進行相關調整,Facebook面臨的處境將會更加艱難。
最重要的一點是,Facebook一路走來,發展至今並不算一帆風順。
2018年3月,Facebook被曝出5000萬用戶資訊被洩露,涉嫌竊取使用者資訊的劍橋分析公司,調查了使用者的住址、性別、種族、年齡、工作經歷、教育背景、人際關係網路、平時所參加活動、發帖喜好、閱讀喜好以及點贊喜好等。
透過一款心理研究APP,以少量金錢為獎勵誘導使用者下載,在做完一份簡單調查問卷後提出檢視Facebook資料,一旦使用者選擇了同意,不僅個人資料被洩露,還會有至少180位好友的資料被同時洩露。
前不久,美國哥倫比亞特區總檢察長拉辛正式起訴扎克伯格,稱其需要在2018年劍橋分析公司的醜聞中承擔個人責任。有人指出,自2018年被曝出洩漏大量使用者私人資訊醜聞後,Facebook已“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改變Facebook沉痾,目前來看確實需要一劑猛藥。
02、換名能救Facebook嗎對“元宇宙"的解釋,扎克伯格是這樣說的:你可以將“元宇宙”想象成一個具象化的網際網路,在那裡,你不只是觀看內容,而是身在其中。你感覺和其他人待在一起,獲得不同的體驗。這是你在2D平面應用程式或網頁上無法體驗到的,比如跳舞或者各種健身專案等。因此,簡單來說,“元宇宙”就是VR網際網路構建的使用者在虛擬世界的網路分身,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真實”網路世界。
但改名、發力元宇宙,就能救Facebook嗎?
目前,仍有不少專家表明,“元宇宙”還僅僅存在於概念當中,而且“元宇宙”的具體概念依然較為模糊。但仍然有很多人設想,它是一個由多宇宙互連、持久而鮮活的數字世界,能夠打破虛擬與現實的界限。
而且這種夢想與現實的糾纏似乎也體現在了Facebook今天的股價上,一度上漲了約4%,最後又回落1.5%。人們在扎克伯格放出的一個接一個的產品願景中,感受到了久違的心潮澎湃,但冷靜之後又覺得元宇宙離自己依然是那麼遙遠。
過於理想的“元宇宙”主義,使人無法相信,有人能夠構造出一個完全與現實平行的虛擬世界。扎克伯格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將會有超過10億的人口加入元宇宙,為大家提供互動、工作及創造產品和內容的新生態環境,並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
而在公司改名後,扎克伯格就不用再承擔關於Facebook的任何法律責任。這樣既可以給公司帶來轉型,又可以減少個人所承擔的責任。
但對扎克伯格的控訴顯然也沒有透過改名結束。
週一,Facebook(FB.US)“吹哨人”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在葡萄牙舉行的網路峰會上發表講話,敦促馬克·扎克伯格辭職,允許變革,而不是投入資源重塑品牌。“我認為,如果(馬克·扎克伯格)繼續擔任CEO,這家公司也不太可能發生變化。”“也許這是一個讓其他人來執掌公司的機會……如果有人願意關注安全問題,Facebook會變得更強大。”
也有人批評Facebook試圖利用元宇宙概念擺脫負面輿論。豪根更是表示,面對尚未解決的安全問題,Facebook更名毫無意義。“一個關鍵問題是,該平臺的安全基礎是基於對不同語言內容的監控,而這並不能推廣到Facebook運營的所有國家和地區。”
03、寫在最後2021年9月,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篦談到,”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正在加速融合。”他認為,目前熱議的元宇宙概念,其實代表了人類社會對融合的深度嚮往,但要更大程度去還原和構建超越物理世界的體驗,也對當前的網路技術提出更高要求。
5G時代的出現,正好給元宇宙提供了最新鮮的“血液”。在元宇宙的世界中,臨場感和沉浸感都是對人類在虛擬世界獲得的真實程度的形容,而相比於沉浸感,臨場感更強調人和場景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說是人在場景裡的存在感。
“(從上中學開始)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基本上給人一種打造具體化網際網路的感覺在那裡你可以置身於環境中,傳送到不同的地方,和朋友待在一起。”“社交體驗的必殺技就是讓人感覺到和一個人在一起的能力。現在的科技,可以讓你透過手機、電腦以不同程度的沉浸感跟其他人影片,或者知道別人正在幹什麼,但卻無法讓你有另一個人就在我身邊的心理和臨場感。當今科技在這一方面的缺失,恰恰是VR/AR的優勢。”這是扎克伯格對元宇宙的美好期待。
Facebook更名,扎克伯格親手關上了自己所開創的Facebook時代,朝著新的數字帝國夢想重新出發,但元宇宙之路註定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