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件衣帽配飾,專業的穿搭團隊服務……”近日,吉林長春一間“共享衣櫥”受到一些年輕人追捧,會員費每人每月199元,就可以無限次地租各種服飾。
“共享衣櫥”並非新鮮事物,多年前即已問世,當時也引發廣泛熱議。而長春這家店,脫胎於傳統服裝店,之所以轉型恐怕有多重考量。目前看,還不能輕言轉型成功,如果真正獲得消費者持續認可,倒不失為一種創新。
“每天可以穿新衣”,這是此前一些“共享衣櫥”的宣傳口號。對於追求新潮的消費者來說,每月花錢不多便能得償所願,的確值得嘗試。而對於店家來說,這種商業模式一旦獲得市場認同,“錢景”自然光明。
“共享衣櫥”有利好,也受到了“非議”。比如有網友說,這種形式挺好的,主要是安全衛生怎麼保證?還有網友認為,沒法保證有效清潔消毒 ,尤其夏天還有一些貼身穿的。甚至有網友斷言,好看是好看,感覺不大幹淨。整體看,廣大網友聚焦於衛生問題。
這種擔心是人之常情,衣服是用來穿的,即便款式再時尚、樣式再豐富,而一旦無法確保乾淨,消費者難免膈應。特別是疫情期間,如果不在衛生上下大力氣,更會埋下隱患。好在店家負責人表示,每件衣服在出租前後都會經過16道洗滌、消毒工序,會嚴格保障衛生方面的安全。但是,不能說說而已,要真正打消消費者顧慮,還需構建可操作的公共監督平臺,便於消費者監督。
作為消費者,對衣服可以有潔癖,對這種共享模式卻不必有道德潔癖。近年來,共享模式越來越常見,由此衍生的共享經濟也風生水起。共享經濟可有效降低創業創新門檻,實現閒置資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長點,為經濟注入強勁動力。故此,對這種新事物應趨利避害,不能一見出現了問題就一巴掌打死。
有問題不可怕,直面問題並解決問題就是了。而這也不只是店家和消費者的事,監管部門不能作壁上觀。比如針對一些平臺充斥的“割韭菜”思維,監管部門應依法介入。至於“吞沒”使用者押金,司法機關應該及時出手,為使用者討個說法。總之,監管要提升精準監管的能力,拿捏好分寸,實現源頭治理,既回應消費者訴求,也為共享模式保駕護航,平衡多方利益。
沒有完美無缺的新事物,新事物的力量在於它們順應了時代潮流,並在發展過程中展現了成長的勢頭。而要健康成長,則離不了有關部門將其納入法治軌道,既要劃出安全底線,也要創設應有的成長空間。換言之,讓新事物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有關部門要做的就是依法依規引導它們健康成長。
“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當共享經濟在法治環境中贏得良性發展,共享便能帶來共贏,乃至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