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 (陳婧)未成年人防沉迷出新規了!
國家新聞出版署近日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下稱《通知》),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路遊戲問題重拳出擊,堪稱史上最嚴。
如何推動網路遊戲企業和相關平臺落實責任?成年人賬號被未成年人冒用怎麼破?
新規來了!
實際上,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個規範網路遊戲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政策檔案,但由於網路遊戲的特殊性和成癮性,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對中國新聞網表示,《通知》的下發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具有積極意義,但具體效果還要看《通知》內容的執行落實。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網路遊戲、網路直播、網路音影片、網路社交等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定相應的時間管理、許可權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第七十五條規定,網路遊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時至次日八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常莎對中國新聞網表示,該《通知》是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在網路遊戲領域的進一步細化的規定,有利於規範網路遊戲市場,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有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可以更好地讓未成年人有更多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社會實踐以及各種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娛休閒活動。
新規到底有多嚴格?
首先,《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路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
對此,陳音江認為,通知雖然沒有像部分家長期待那樣“一刀切”的禁止,但要求向未成年人開放網遊的時間固定在週末或節假日等特定時段,而且限制了每天1個小時的時長。這種規定較為合理,且由於時間非常明確,執行起來較為容易。
其次,《通知》要求,嚴格落實網路遊戲使用者賬號實名註冊和登入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註冊和登入的使用者提供遊戲服務。
《通知》下發之後,多家企業作出回應。
騰訊方面回應稱,騰訊從2017年至今,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持續進行了各項新技術、新功能的自發探索與應用。接下來,基於主管部門的最新要求,騰訊會嚴格遵守,積極予以落實。
網易表示,公司過去長期圍繞未成年人保護積極行動,努力為未成年人打造綠色健康的網路環境。接下來,針對國家新聞出版署的最新通知、要求,網易遊戲將嚴格遵守,積極落實。
嗶哩嗶哩表示,嗶哩嗶哩遊戲一直以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持續關注未成年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不斷完善相關守護機制。平臺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將於2021年8月31日23點前進行調整。此外根據網路遊戲使用者賬號實名註冊和登入要求,嗶哩嗶哩遊戲不會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註冊和登入的使用者提供遊戲服務。
如何推動網路遊戲企業落實責任?
作為防沉迷工作的主體,網路遊戲企業責任重大。如何推動網路遊戲企業落實《通知》的要求?
陳音江認為,首先是要加大日常監管力度,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並公開曝光或列入信用黑名單;其次要暢通投訴維權渠道,方便消費者投訴舉報,並將消費者投訴舉報內容作為監管執法線索,及時調查處理;此外是要加強法制宣傳,引導企業誠信守法經營。
常莎建議,一方面,需要遊戲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堅決落實防沉迷工作各項要求,另一方面,加大檢查及處罰力度,推動防沉迷工作常態化機制化。同時還可以考慮建立舉報制度,有利於發現存在問題的遊戲。
此外,在常莎看來,各類含有遊戲的APP應根據自身遊戲性質,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遵守實名認證,設定相應的時間管理、許可權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如發現遊戲中有較多未成年情形的,應進行自查。
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兩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加大企業防沉迷排查處罰力度,2020年共檢查遊戲上萬款,會同各級出版管理部門約談處理企業50多家,查處問題上千條。《通知》印發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監督巡查,開展專項集中整治,組織各地對遊戲企業進行逐一排查,推動防沉迷工作常態化機制化,對心存僥倖、敷衍應付的企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決不允許任何打折扣、搞變通的行為。
成年人賬號被冒用怎麼破?
雖然有實名認證這一要求,但是未成年人使用家長手機登入遊戲,或是使用家長身份資訊或購買成年人身份資訊繞過實名認證,突破身份限制一直是影響防沉迷效果的“頑疾”。
陳音江認為,遊戲企業不僅要嚴格落實賬號實名註冊和登入要求,而且要透過技術手段防止成年人賬號被冒用,比如讓家長設定每次開始遊戲需要人臉識別等,協助家長防止賬號被未成年人冒用。
對於防沉迷這項系統工程,常莎認為,未成年人防沉迷,家長、學校也應更好履行監護教育職責,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正確對待網路遊戲,發展多樣化興趣愛好,切實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職責。
此次《通知》也提出,要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監護責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完)(中新財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