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藉助微信流量生態,打造私域老帶新運營體系?

編輯導語:微信作為國內目前最大的社交平臺,其自身所具有的流量是巨大的,也是打造私域的一個好選擇。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藉助微信流量生態,去打造一個私域老帶新運營體系呢?本文作者為我們進行了分析總結。

如何藉助微信流量生態,打造私域老帶新運營體系?

線上教育增長的核心策略只有一個,那就是私域老帶新。

有人可能會問,私域老帶新是不是裂變啊?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太膚淺了。裂變是什麼?是一種手段,一個模型,一個策略,一個環節,是私域老帶新體系裡平平常常的一部分,二者不可能等價,也不應該等價,因為裂變實在太簡單了。

另外,私域的基礎是有粘性的流量,老帶新顯然是合適的,因為老帶新就是利用有粘性的使用者帶來新的、能產生潛在粘性的使用者。

在私域老帶新的體系裡,核心包含三個部分:流量端投放裂變、信任品植入分享機制、留存使用者引導邀新,後兩者是私域老帶新的重點,前者是見效快但形似而神不似的偽打法,大家都一窩蜂的使用它。

本文希望藉助微信流量生態,系統描述私域老帶新的搭建邏輯。

一、流量端裂變儲量

對於私域老帶新體系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流量問題,即拉新,核心是找到可以啟動老帶新的種子使用者群體,可以很泛,可以精準,可以大規模,可以小範圍,總之一定要有啟動的流量。

關於拉新,較為規模化的打法是“公域平臺投放+微信承接裂變”。

投放的目的是快速且大量的獲取流量,這部分流量一般沉澱在公眾號和微信群中,比如我們看到很多的廣點通投放和朋友圈投放,有相當多是把流量引導到了公眾號;再比如以某某學為代表的公眾號投放,推廣大量的免費課和低價課留下群二維碼或個人號二維碼,引導使用者入群。

獲得啟動流量之後,就可以做私域老帶新的第一部分:流量裂變。

一個較為簡單的邏輯是,在投放獲取的流量裡直接發起裂變,比如告知使用者“恭喜成功領課,轉發海報獲取更多”。這樣的玩法實際並不能帶來更多流量,只是降低了ROI罷了。

真正的流量裂變,是利用投放包括裂變誕生的原始流量池,高頻率、有規劃的發起能快速做大的裂變活動,並且發起的時機是流量最活躍的時段,比如關注公眾號的48小時內,群內轉化後的三天內。

至於玩法,就根據實際所擁有的工具和流量誘餌進行嫁接即可。

在裂變儲量這一步,公眾號、微信群、小程式是最為合適的三個載體,因為這三個載體有成熟的玩法和工具,除了小程式(目前小程式第三方裂變工具普及不足),微信群和公眾號的裂變運營成本已經非常低了。

所以這一部分的邏輯非常簡單,就是利用公域平臺導過來的流量做系統化的裂變運營,為私域老帶新體系的搭建做好精準流量儲備。

二、信任品植入分享

經過前端流量裂變的洗禮,會儲備大量活躍的使用者池,尤其以微信群為主,實際上這些流量是前端裂變後的產物,並且是裂變運營的一部分。

舉個例子,花錢為公眾號買來大量粉絲後,透過48小時客服訊息推廣群裂變,會產生大量的微信群,這些微信群不會只引導使用者轉發分享,還要提供信任品比如講座、公開課、打卡等產品,篩選更加精準的高意向使用者。

那麼在投放信任品環節,植入分享機制,就可以帶來更多穩定的、高質量的流量。那麼,有哪些分享機制適合在這裡落地私域老帶新?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打卡、拼團和分銷。

先說打卡。打卡在我看來一直是社群必要的促活手段,但其實也是老帶新的一種方式。

目前很多信任品(尤其是以訓練營名義)都把打卡作為重要的拉新機制,簡單一點的是藉助打卡小程式關注公眾號拉新,實現分享閉環,稍微複雜的就是自研打卡工具,開發補卡裂變功能,與業務系統打通,吸引新使用者註冊或購買。

其次是拼團。關於拼團如何在信任品中植入,一般有兩種可植入的環節:一個是直接為信任品拉新,即直接在前端流量池用拼團營銷為信任品導流;另一個是在信任品服務接近尾聲段,在社群內為高價品發起促銷拼團,並藉助從眾、稀缺等營銷策略,加強拼團效果。最後是分銷。分銷在信任品服務期的末端,是植入的最好時機。

在筆者看來,這是比較接近主流認知裡的老帶新場景。具體來說,就是在服務結束後,發起邀請有禮活動,推薦信任品給好友得獎勵(可以不是錢,給予其他禮品也符合分銷邏輯),而且為了提升效果,獎勵還會以階梯的形式發放。

就這三個信任品分享植入方式的選取次序而言,個人優先推薦分銷,因為更符合私域老帶新的邏輯,其次是打卡,最好能與業務系統結合,至於拼團,以轉化為前提會更加合適。

三、以邀新啟用留存

經過“裂變儲量”和“信任品植入分享”兩個環節之後,就會進入流量的留存環節,核心運營策略是長期分層迴流。

具體來說,就是制定長期的運營規劃維持已有流量池的活躍度(所謂已有流量池,指裂變後和信任品服務結束後的流量池),並設計針對不同型別使用者的、痛點更加精準、勢能更加強烈的裂變活動,作為“基於舊流量,創造新流量”的啟用手段(即成為新裂變活動的啟動池)。

為什麼這樣安排?

有兩個原因:一是經過裂變和服務後的流量,已經對你有所感知,並且經過信任品篩選後的流量在質量方面更加突出;二是在裂變活動匹配上,會更加突出爆款這一特性,因為迴流的含義不只是“召回”,還有創造更多新的流量,反哺流量端進行裂變,這樣的話整個私域老帶新體系才能形成閉環。

所以,在分層迴流這一步,需要對流量端與留存端的裂變活動進行定位區分:前者是面向泛人群、流量低質量、需求高頻、運營週期短的裂變活動;後者則是圈層匹配、強調IP化、痛點精準、流量高質量、運營週期長的裂變活動。

當然,在玩法上兩者區別不大,核心還是誘餌本身的選取和運營組織上的要求。不過,對於留存邀新來說,選取不同的載體組合,所產生的效果還是不一樣的。

關於載體選取,推薦兩種型別,一種是傳統的“社群+個人號+公眾號”,即以一個裂變活動將流量進行三重備份,另一種就是企業微信,透過微信端導流,建立相對獨立的流量池。前一種已經被業內使用地很高頻,而後者卻是新的紅利。

就筆者使用企業微信的體會,唯有“真香”二字才能表達,尤其是很多第三方服務商推出了基於企業微信的裂變功能後,企業微信將成為高配版的個人號,裂變的效率、效果和精準度都會大大提升,可以為其他微信裂變活動提供更高質量的原始渠道。

四、最後的話

回到整個私域老帶新的搭建邏輯裡,我可能會組成這樣的私域流轉閉環:

微信群/公眾號/小程式—承接流量+引導裂變—微信群+個人號+公眾號—投放信任品並展開服務—打卡/分銷/拼團—回收所有流量池—“IP+痛點”型迴流裂變—企業微信—反哺流量裂變。

在過去,做裂變也好,做老帶新也罷,都過於專注單一玩法如何做,單一渠道如何搞,即使創新搞起載體組合,也侷限於玩法本身。

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努力塑造全域性型的流量思維,是很有幫助的,因為這更像長期性的流量增長探索,畢竟一直“洗流量”早晚會像沒有源頭的水一樣乾涸。

私域老帶新體系就是在這種思維下描繪出來的,它不是理論,也不是驗證過的模型,而是一種思維結果,只希望給大家一些不同的參考,也能讓自己有所行動。

#專欄作家#

獨孤菌,公眾號:野生運營社群(id:dugu9buba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年度專欄作家,野生運營社群合夥人,運營推廣專家,《從流量到留量:讓你的產品實現低成本持續爆發》作者,線上教育觀察家。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08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藉助微信流量生態,打造私域老帶新運營體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