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說,一盆植物被罵了30天,然後被罵死了。根據這個新聞,很多情感博主開始呼籲:語言具有殺傷力,不要使用惡言對待他人。
然而我是個科普作者,比較關心植物真的能聽到聲音嗎?它們能區分得開惡言與好話嗎,今天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
植物具有聽覺嗎?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擁有聽覺對於生物的成活具有顯著作用,比如:食肉動物可以根據聽覺,判斷附近有沒有動物,羚羊可以透過聽覺,來判斷附近有沒有危險。
也就是說,擁有聽覺是有利的生物特徵,能夠幫助生物捕食以及躲避危險。但在我們的意識裡,植物不會移動,即使擁有聽覺,也不能逃避,聽覺對於植物是無用的,所以植物沒有聽覺。
然而科學家研究發現,植物對自然界相關的聲音震動有一定的敏感性。最典型的例子是蜜蜂的“嗡嗡聲”。
當蜜蜂靠近時,由於翅膀的震動會發出特定的頻率,而這個頻率被植物感知到之後,就會釋放花粉,讓蜜蜂幫助自己授粉。
如果是別的昆蟲靠近,那麼植物的花粉就不會釋放,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傳播自己的花粉。
科學家為了研究植物是否具有聽覺系統,在實驗室中模擬了環境中的鳥鳴聲,蜜蜂的嗡嗡聲等天然環境下不同動物的聲音。
後來發現,這些天然動物聲音訊率的震動,可以提高秋葵以及西葫蘆的種子發芽率。
而且,不同頻率的聲音,對於不同植物的影響不同,據研究發現,鳳仙花在12000Hz時生長條件最佳,而豆類植物在5000Hz時生長條件最佳。
然而科學研究也發現了,音樂與人類的語言,對植物幾乎沒有影響,只有特定頻率以及自然環境下的天然動物聲音震動,對植物有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講,植物具有聽覺,但它們不會因為人類辱罵而被罵死,它們的聽覺似乎對天然動物,尤其是和它們息息相關的動物發生的聲音訊率,呈現出相關的關係。
植物是怎麼“聽”到聲音的?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生物想要聽到聲音,需要演化出聽覺系統,比如:耳朵或者鼓膜。然而植物並沒有這些特徵。
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我們知道,聲音本質上是一種電磁波,能夠透過空氣、固體以及液體傳播,這些波在傳播到植物上時,能夠導致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壁和微絲重新排列,細胞中的物質能夠感知到聲音中的震動,並作出系列反應。
然而,細胞之間究竟是怎麼配合,以及怎麼對聲音作出反應的研究,目前進展緩慢,我們瞭解的資訊有限。
我們知道,我們之所以能嚐出味道,是因為我們的舌頭上佈滿了味覺受體。而動物之所以能夠感知到聲音,也是因為受體。
當聲音的不同頻率傳播到植物細胞的受體中時,該聲音就會轉化為細胞的離子訊號,此時鈣離子能夠刺激細胞對該聲音作出反應,就這樣該資訊到達了細胞核,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會指導蛋白質對該訊號作出表達,比如:當植物根系感知到水流的聲音後,會拼命向水源處生長。當植物聽到蜜蜂嗡嗡聲後,會釋放花粉。這些都是植物透過聽覺訊號獲取到的資訊。
一盆植物被罵30天,真的能罵死嗎?
雖然植物能夠聽到聲音,但這並不代表著植物真的能聽懂什麼是好話什麼是惡語。因為植物能夠感知到的聲音都是聲波,不同的波長對於它們有著不同的意義。但是,無論是好話還是壞話,波長雖然不一樣,但對植物來說都是無用的波長。
因為植物的“聽覺”是在自然界演化而來的,並不能聽懂人類的語言,就好像音樂一樣,雖然不同的音樂,頻率不一樣,但一首曲子之中可能只有一部分頻率對它們有影響,到底是正影響還是負影響,誰也說不好。
所以,從理論上來講,無論說好話還是說壞話,都不能影響植物的生長。
而且,據國外媒體報道,該男子惡語相向的B盆植物,實驗前後並不是同一棵植物。
總結
植物雖然能夠感知到聲音,但人類聲音的變化比較弱,無論是好話還是惡語植物都分辨不出,而且這兩種語言對於植物來說都沒有任何相關性。
植物對特定的聲音訊率比較敏感,科學家們透過研究植物對那些頻率的聲音有反應,可以提升植物的生長性以及成活率。
雖然,植物被罵30天后死亡,這個資訊能夠讓更多人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但是真實社會中並不缺乏案例,我們不需要假新聞來給人們灌雞湯,更不需要透過偽科學來認識到語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