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電競選手≠網癮少年

當前,網路遊戲的監管力度正持續加大。國家新聞出版署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並上線“遊戲企業防沉迷落實情況舉報平臺”。9月23日,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出版工作委員會與會員單位以及相關遊戲企業在國家主管部門指導下,共同發起了《網路遊戲行業防沉迷自律公約》。

防沉迷政策為何“水漲船高”?

“其實我國早已開展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的工作。”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訴人民網“強觀察”欄目,2007年4月,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及配套的實名認證方案就已正式實施。2019年,國家建成了國家新聞出版署網路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並實現正規遊戲全部接入。

“防沉迷政策的不斷升級是一種‘水漲船高’的表現。”朱巍表示,從宏觀上看,遊戲成癮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備受關注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所透過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從微觀上看,一是國內家長對於防沉迷政策呼聲高。二是雖然已有政策出臺,但很多未成年人有辦法“繞”過現有防沉迷系統,無限制地玩遊戲,要實現政策的預期效果,還需要遊戲平臺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據悉,在一些電商平臺或應用軟體上,玩家可以免去身份認證等環節廉價的租到遊戲賬號,給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系統提供了路徑。9月8日,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等部門的約談強調,各網路遊戲企業和平臺要嚴格落實通知的各項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賬號租售交易服務。截至發稿日期,“強觀察”欄目搜尋發現,部分商家已暫停租號服務,一些租號平臺也釋出了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的公告。

防沉迷系統的口袋正在進一步收緊。9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正式上線了“遊戲企業防沉迷落實情況舉報平臺”。在該平臺,民眾可以自行收集各個遊戲企業在落實防沉迷相關規定時的不合規情況,並進行舉報,以此貫徹落實有關“未成年防沉迷保護”措施的具體條款。《網路遊戲行業防沉迷自律公約》要求,堅決落實實名認證,精準識別使用者。遊戲企業(包括部分小遊戲平臺)必須全面接入國家新聞出版署網路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

哪些內容具有“成癮性”?

“不能把導致上癮的‘毒藥’埋進遊戲程式本身。”朱巍說。

由於移動端遊戲載體的便捷性,以及為“碎片化”時間設計的遊戲內容廣受使用者青睞等因素,網路遊戲的“主戰場”正在從電腦向手機等移動端轉移。

《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於2020 年達到1.83億人,其中,有62.5%經常在網上玩遊戲,手機是他們玩遊戲的主要裝置,比例達56.4%。

“孩子自從放假就抱著手機,幾乎不出門。”有家長表示,還在上小學的兒子天天與同學線上“開黑”,玩得不亦樂乎。“我擔心他的眼睛受不了,長期不出門,身體也得不到鍛鍊。”

“現在許多遊戲的設計,其目的就是讓你形成依賴、上癮。”朱巍表示,國產移動端網遊的設計,綜合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透過簽到獎勵、互動獎勵、新玩家邀請獎勵、戰鬥力排行榜等多種設計,有意培養使用者黏性,最終達到“上癮”的效果。“其實遊戲裡的‘飯圈文化’並不少見,透過花費時間、金錢使自己‘榜上有名’,使大家都來崇拜你,這種產品設計的導向是有問題的。”

朱巍建議,為落實好防沉迷政策,遊戲企業應在設計遊戲之初就剔除不合理的設定,減少遊戲的刺激性、成癮性,遊戲平臺應嚴格執行實名認證系統,加大驗證頻率,“內服外用”以此保證機制的有效性。

《網路遊戲行業防沉迷自律公約》指出,下決心改變誘導玩家沉迷的各類規則和玩法設計;不得釋出錯誤引導、誘導消費等內容;堅決抵制繞過監管機制,透過境外遊戲平臺向國內使用者提供服務。

“規制遊戲產業發展,既不放任未成年人沉迷遊戲,也決不是‘滅絕’遊戲業。”朱巍表示,2020年,國內遊戲市場實際營銷總額超過2700億元,雖然“蛋糕大”,但是也要保證其品質。一些遊戲製作公司缺乏“匠人精神”,並沒有把遊戲當作一個產業,而是當作一架“割韭菜”的機器,缺乏原創性和長期運營高質量遊戲的準備。應該建立健全遊戲分級制度,引導遊戲行業健康發展。

電競選手是否“網癮少年”?

“電子競技是不是就此‘涼了’?”有網友提出疑問。

作為與遊戲密切相關的產業,電子競技在我國已具有一定規模。《2021年度第一季度中國遊戲產業報告》資料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344.34億元,環比增長9.03%;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子競技使用者規模達4.89億人。

電子競技教練夏思聰表示,一些業內人士擔憂電子競技被貼上“玩物喪志”的標籤。

“電子競技不等同於打遊戲。”夏思聰表示,雖然電子競技是一個基於遊戲產生的行業,但如果給電子競技選手貼上“打遊戲的網癮少年”之類的標籤,有失偏頗。和任何一項體育專案一樣優勝劣汰,優秀成績的取得都是透過科學的規劃與嚴格的訓練培養出來的。

“孩子愛玩遊戲,說要去打職業,靠譜嗎?”隨著電子競技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家長在諮詢這個行業的前景。

“我覺得這裡要分清是熱愛還是逃避學習。”夏思聰建議,電子競技和任何一項運動一樣,需要天賦與熱愛,如果孩子是以逃避學習等理由選擇這條路,將難有建樹。

最治癒的畫面,莫過於此!

責編:羋金

來源:強國論壇

[原創]電競選手≠網癮少年

來源:微信公眾號-強國論壇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42 字。

轉載請註明: [原創]電競選手≠網癮少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