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對傳統農產品供應鏈進行電商化改造,結合平臺在品牌孵化上的優勢,是實現產業升級、自我造血最快的路徑......”
9月6日,在由商務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電子商務大會電商扶貧論壇上,來自浙江杭州的電商企業格家網路,其助農扶貧團隊“中國田”帶來的“寧陵扶貧車間電商化改造”案例登上了主旨演講臺,收穫了現場熱烈掌聲。
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行動進入第三年,格家網路“中國田”也將迎來第一個三年計劃完成節點。
目標:3年30億
在2017年12月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青年女性創業者代表、格家網路創始人沈丹萍公佈了助農計劃,“中國田”3年將助力100個縣鄉銷售30億農副產品。
在沈丹萍看來,助農扶貧與企業成長實現了互相成就,共創共贏。三年扶貧路,格家網路打造了個性化的特色供應鏈、在使用者群中建立了品牌心智、鍛煉出一支勇於創新,敢闖實幹的執行團隊;而合作的縣域則成功實現了品牌孵化、透過電商標準化打開了更廣闊的的消費渠道、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2小時售出250萬斤東方小臺芒、13小時售出104萬斤瓜州蜜瓜、48小時售出200萬斤永順椪柑......3年時間,“中國田”成為電商助農領域知名爆款收割機,也成為由商務部電商司牽頭成立的中國電商扶貧聯盟成員之一,在農民豐收節、國家扶貧日都有著“中國田”的身影。
精準助農 共走扶貧路
2019年3月,受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申紀蘭老人的邀請,沈丹萍飛赴山西平順縣石閘村,為當地解決潞黨參滯銷難題。
在深入走訪中,作為一名對市場、產品有著敏銳洞察力的企業家,沈丹萍發現了當地黨參滯銷的癥結所在,並結合自身企業優勢,給出了一整套解決方案。
在沈丹萍的推動下,平順潞黨參在格家網路旗下電商平臺斑馬會員上線首日,90分鐘銷售額即突破百萬元,此後持續熱銷不斷。基於潞黨參開發出的“芙蓉茶”,暖心滋補,同樣備受女性消費者歡迎。
沈丹萍(左一)在平順縣石閘村貧困種植戶家中調研
而在平臺千萬消費者中,對“中國田”的支援也不僅僅停留在訂單上。朋友圈轉發、直播賣貨、向更多人推薦是平臺使用者的日常操作,還有的自籌資金參與到地方的扶貧產業發展中,深圳姑娘許麗芳就是其中之一。
許麗芳是格家網路旗下產品的忠實消費者,在甘孜州經營著一家民宿。眼看著當地的樹椒,因為地理偏遠,市場營銷滯後等原因,少人問津。
經過一年多的調研和走訪,許麗芳賣掉了自己位於深圳羅湖區的房子,籌集啟動資金。2018年,藏鄉味道食品加工廠在許麗芳以及多方推動下開工投產,成為當地招商引資的重要專案。
許麗芳(左)自籌資金參與到甘孜州的扶貧產業發展中
解決了生產加工,銷售渠道怎麼辦?許麗芳第一時間想到“中國田”。在她的奔走聯絡下,2019年農民豐收節當天,“中國田·豐收節”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洞松鄉樹椒採購簽約儀式正式舉行。在採購現場,“中國田”聯合多家企業,首批簽約訂單超30噸,直接為村民帶來36萬元收入。
授人以魚,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僅僅是幫助農戶們賣貨,更需要帶給他們電商思維、運營能力。”在深入各個縣鄉的過程中,格家網路“中國田”從助力地方滯銷農產品銷售,逐漸成長為集農村電商運營團隊培訓、農產品電商標準化制定與輔導、地區農產品牌孵化為一體的綜合性團隊。
寧陵孫遷村國家扶貧車間,就是經過“中國田”團隊輔導後成功實施電商化改造的一員。
物流原因退換貨率由2.7%降至0.2%。網路訂單佔比提升至73.2%,最高日銷量由不到500單提升至15000單,月均銷售額由13.73萬元提升至230萬元......
疫情期間,“中國田”團隊助力蘭考紅薯銷售
自格家網路助農扶貧專案“中國田”啟動以來近3年的時間裡,團隊深入89個縣鄉推動了103個精準扶貧專案,助力農副產品銷售逾28億元,為1400餘家農產品供應鏈企業實現創收,帶動產業鏈近20萬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