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G時代的AI效能提升 改變了智慧生活的哪些細節?

由 公松臣 釋出於 科技

2020 年,如果有人和你提到 AI 給生活帶來的改變,你會想到什麼?在如今越來越多被提到的 AI 落地投入實用的案例中,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自動駕駛需要車載AI、Google利用AI的深度學習能力預測洪水、更富未來感的“智慧城市”,以及更多醫療健康領域的新研究進展;AI 帶給生活的改變已經隨處可見。

拋開高大上的商業概念,就最貼近我們實際生活的AI來講,目前分為兩大發展方向 —— 將算力儲存在資料中心的雲計算,以及將人工智慧演算法基於本地裝置的AI效能執行的分散式計算;與前者更多用於商業領域不同,後者目前已經非常深入我們日常生活的了:我們目前手機攝影領域最熱門的計算攝影 —— 包括超清夜景、自動連拍,交給手機來選擇效果最好的那張;乃至智慧識物、實時文字翻譯功能,以及頗受好評的 AI 自動攔截騷擾電話功能,其實都是藉助於手機 AI 算力的飛速提升而得以實現。

但在當前,分散式的 AI 效能,能體現在智慧手機上,但也遠不止智慧手機,在我們數字生活中的不少場景中,AI 計算都已經開始發揮出其特殊的優勢,來著力解決傳統智慧裝置使用中的“痛點”。

智慧手機

在當下高速穩定的 5G 網路仍然不是很普遍的時代,許多廠商都仍然在研究如何將 AI“塞進”使用者的終端裝置中:比如Google 就一直在研究將基於伺服器的語音助手模型透過深度學習的訓練,將原本 100G 的模型縮減至 0.5G,使其可以直接儲存在絕大部分智慧手機中,直接透過手機的 AI 效能實現更快速的語音響應與互動。

AI 的效能同樣體現在手機系統最佳化上,在 Android 中,藉助高通驍龍移動平臺的 AI Engine 引擎以及 Google 推出的 Tensorflow 深度學習框架,開發者還能做出更多利用 AI 效能讓使用者減少重複操作手機的功能:比如在 Android 10 中 Google 推出的基於深度學習功能的智慧回覆功能,就可以實現在手機收到簡訊通知時智慧為你推薦快速回復語,如果資訊內容中包括了地點或是電話,手機還能直接幫你將地點匯入進地圖中,或是一鍵撥打電話。

目前在手機中,AI 的使用場景當然不限於手機攝影與語音助手,我們在使用智慧手機的日常中已經隨處可見 AI 演算法的“助力”:在輸入法中,AI可以結合你輸入的上下文自動為你推薦相關的表情包,甚至目前熱門的手機快充功能上,AI 模型也能實現根據使用者使用習慣智慧調節充電功率,讓你在晚上睡前充電時自動降低快充速度,既保證了你清晨拿起手機仍然是滿電狀態,同時也延緩了手機電池的容量衰減。

這種基於本地的深度學習模型,決定了手機可以隨著使用者的重複使用的同時逐漸瞭解使用者的使用習慣,這也是不少手機廠商在推出 AI 功能時都少不了一句“越用越好用”的原因。同時,更強的本地 AI 算力也能讓更多計算過程完全基於手機執行,除了減少資料傳輸之外,更重要的是減少了不少使用者關於手機資料傳輸帶來的隱私問題的擔憂。

新形態筆電

筆電行業 2020 年的新一個重要的新變化,就是不少傳統筆電廠商開始進一步發掘 ARM 架構優勢,推出基於 ARM 處理器的新筆電,目前世面上不少基於 ARM 處理器推出的輕薄商務筆電新品,都是基於高通 8cx 平臺研發而來。

ARM 架構處理器的加入,除了我們在智慧手機上已經習以為常的使用特性 —— 比如超低功耗待機,4G LTE 聯網等特徵加入到筆電產品中之外,另一個顯著的特性就是其搭載的與手機驍龍 Soc 同源的 AI Engine 計算引擎,能借助更強的 AI 算力,實現傳統 X86 架構筆電難以實現的最佳化功能。

在疫情期間的遠端辦公以及網課熱潮中,視訊通話其實是很多人都繞不開的一個場景,但我們往往在影片時都會下意識盯著螢幕看而不是攝像頭,雖然這種問題可能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但使用 AI 演算法,其實能更好的最佳化這種細節問題。

在微軟釋出的二合一筆電SurfacePro X 上,除了搭載基於高通 8cx 研發而來的微軟 SQ1 晶片之外,微軟還藉助高通驍龍 SoC 架構中的 AI 引擎效能,實現了在使用者使用筆電進行視訊通話或遠端會議時,透過演算法自動調整眼睛在視訊通話中的位置,讓你看起來就像一直在看著攝像頭一樣,實現更自然的視訊通話效果。

同時,微軟也在相關的功能介紹中表示,在傳統 X86 架構筆電中,如果採用相同的演算法來實現同樣的最佳化效果,則需要面臨更大的功耗,得益於新架構中的 AI 算力,提升得以實現,未來開發者可以藉助高通 ARM 筆電架構下的 AI 引擎,用更強的 AI 效能來實現傳統筆電受種種效能而無法實現的智慧體驗。

智慧駕駛

自動駕駛每小時會捕捉近 4TB 的道路資料,即使是目前做高效的網路速度也不足以支撐如此海量的資料傳輸。所以自動駕駛其實是當下最能體現“分散式計算”AI 使用場景;目前主流的自動駕駛技術都依賴鐳射雷達或是攝像頭+釐米波雷達來採集自動駕駛車周邊環境資料,同時將每秒不停收集到的資料交給車載計算機運算處理。

無論是道路兩側的行人,還是道路地面上的道路導流標識線,乃至人類駕駛員看了都頭疼的海量道路指示牌,都需要自動駕駛車能快速藉助已有的深度學習模型處理並反饋結果,這也是目前包括特斯拉、寶馬以及百度等廠商在衝刺真正意義上可用的 L4 級自動駕駛時必須要解決的棘手問題,海量的資料與低延時需求也決定了無法過於依賴雲計算的雲端算力實現。

在今年 CES中,高通針對自動駕駛的這個需求,推出了新的模組化方案 ——Snapdragon Ride 自動駕駛軟體棧。同時,藉助整合的 AI 算力,還能最佳化模型運算效率,讓車載計算機的感知與規劃更加智慧:即使是現在主流的輔助自動駕駛方案 —— 也就是 L2 級自動駕駛下,這種效能上升級也能反饋在自動駕駛的使用者體驗上,讓自動駕駛過程更加無感,需要駕駛員手動介入的情況更少。

在更未來的 L4 級自動駕駛領域,強大的本地計算還能完成自動駕駛的精密地圖構建、實現更無縫的真正自動駕駛,還能借助 Qualcomm Snapdragon Ride 平臺的高效能,讓更多汽車廠商與智慧車機開發者開發出更現代化的智慧汽車體驗。

改變使用細節體驗的 AI 效能

目前,無論是基於執行速度還是隱私等考量,本地的 AI 計算已經是當前 AI 發展的重點方向;在 AI 熱潮之下的種種智慧體驗吸引眼球的同時,也對智慧終端的 AI 硬體的算力與效能提出新的挑戰,這也是高通為什麼在每一代驍龍移動平臺中都在著重強調AI 引擎的效能提升的原因。

當然,基於資料中心的雲計算同樣是未來所需,手機、電腦算力無法支撐的龐大計算過程,對於雲計算來講可以很高效的完成;但長期來看,在 5G 網路逐漸普及的時代,基於雲計算執行的 AI 也會作為本地 AI 的效能補充;無論是對於開發者還是硬體廠商,都需要更高效的 AI 引擎以及深度學習模型框架。

對此,高通不僅在硬體上推出更高效的移動平臺與計算解決方案,還為開發者推出了 Qualcomm神經處理軟體開發包(SDK),讓更多開發者能借助高通裝置的 AI 效能,訓練 AI 所必需的神經網路模型,來實現更多 AI 效能給智慧生活帶來改變,帶給使用者更加無感的智慧生活體驗。

隨著 5G 網路的逐漸普及,人工智慧與 5G 的攜手,將對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習以為常的習慣產生巨大的改變,而這些改變的開始,正是從這些一個個提升使用體驗的“小細節”逐漸發展而來,藉助專用的 AI 硬體算力提升,我們也能越來越多的感受到這種分散式 AI 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一點點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