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創業邦原創報道,作者房煜 編輯及軼嶸,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達達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蒯佳琪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了。從商超、到醫藥、餐飲,現在他又開始涉獵美妝圈了。
3月9日,達達集團(納斯達克股票程式碼:DADA),今天釋出了其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未經審計的2020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2020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為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2020年總營收為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5%。達達集團包括達達配送平臺和京東到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說明會上,達達集團方面也表示,除了加速下沉,京東到家推動全品類進入即時零售時代。其中,美妝品類也取得階段性突破,京東到家與屈臣氏、萬寧、悅詩風吟、嬌蘭佳人等美妝類連鎖品牌深度合作,上線超3400家美妝線下門店。而在第四季度,手機數碼品類增長明顯,京東到家已與京東專賣店、vivo品牌廠商、蘋果授權經銷商、迪信通等實現深度合作,平臺上線手機門店數已突破6000家。
達達集團的早期核心客戶是需要O2O服務的商超零售企業,不過後來,蒯佳琪也會出現在一些醫藥公司的活動中,他的身體力行,帶動了中國前十大藥店連鎖進駐京東到家。在此次的業績報告中,達達集團也提到,在品類升級方面,商超連鎖百強超過7成已經進駐,但是連鎖藥店百強的進駐率,已經超過8成。
在去年達達集團實現IPO時,外界還多把它視為商超零售O2O第一股,即商超零售企業是其到家平臺的核心使用者群體。不過,今天重新審視之,也許稱之為一個即時配送領域的“小京東”更為合適。這種改變的背後原因,頗為複雜,亦折射出中國實體零售業線上化道路的複雜與不易。
蜜月之後從資料來看,達達集團的財報整體資料表現向好,虧損正在逐步縮窄。
57億元的營收拆分到兩大業務板塊來看。2020年全年,達達快送平臺營收同比增長72%至34億元人民幣,2019年營收為20億元人民幣。增長主要來自於為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務,以及為連鎖商家提供的同城即時配送服務的訂單數量增加。2020年全年,京東到家平臺營收同比增長109%至23億元人民幣,2019年營收為11億元人民幣。
公司尚未實現盈利,但是虧損收窄跡象突出。2020年全年,歸屬於達達集團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21億元人民幣,2019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25億元人民幣。
在談及業績表現時,除了全品類擴張,達達集團方面也會強調下沉市場的貢獻。不過眾所周知,在當下的中國三四線市場,社群團購正風生水起。面對創業邦提出的披露三四線市場訂單數量的問詢,達達方面表示僅能提供增長率。
考慮到達達集團2020年的財報尚未正式披露,很多資料尚缺可以佐證的座標維度。那麼品類變化則是另一個觀察角度。不過,對於商超、醫藥、餐飲三類商戶的大致比例,截止發稿時,達達集團未向創業邦提供相關資料。
結合財報資料和商超零售業在2020年的整體表現,創業邦認為,可以判斷說,實體商超零售企業與達達集團的蜜月期已經過去。這並不是說雙方關係不佳,而是從“戀人”變為“朋友”關係。達達集團的全品類戰略執行得越堅決,則實體商超零售業從這樣一個第三方流量平臺所能獲得的流量,越被稀釋。面對疫情和社群團購的雙重夾擊,實體零售唯有自救。
從達達的發展歷史看,早期達達集團透過與頭部商超合作,用KA商戶迅速抓住種子使用者打出了知名度。至今,沃爾瑪、永輝等頭部商超都是達達集團的重要合作使用者。但是由於市場的原因,達達集團在這個領域也不可能一網打盡,比如與永輝同等體量的大潤發(高鑫零售),就是藉助阿里系統做到家服務。
另一方面則是,隨著競爭的加劇,有實力的頭部零售公司,更希望能夠自己形成自有流量,而不是把到家服務的流量入口,全部放在第三方平臺上。
以永輝為例。根據永輝2020年上半年財報。永輝超市在疫情重壓之下,上半年營收仍舊突破500億元大關。其中線上銷售也是增長動力之一。截至2020年6月30日,永輝線上業務會員數已達3284萬戶,報告期月活數772萬戶,線上營業收入達到45.61億元,同比增長242.93%,佔主營收入比9.71%。
關鍵是拆解一下,才能看懂。其中,永輝生活 APP 到家業務已覆蓋 852 家門店,為消費者提供到家服務,實現銷售額 22.5 億元,同比增長2倍。日均單量17.9萬單,1-6月平均復購率為 45.63%。2020 上半年超市京東到家業務已覆蓋 745 家門店,為消費者提供到家服務,實現銷售額 16.2 億元,日均單量 8.8 萬單。
也就是說,無論是從銷售額還是覆蓋門店範圍,永輝生活APP這個自營平臺都壓了第三方平臺一頭。可以說,與京東交手多年後,線下零售商對於下一個京東的到來,有著天然的警覺。
另一方面,從市場角度看,很多有線上數字化改造需求、線下到家配送服務需求的商家都是三四線市場的中小品牌。現在,科班出身的多點DMALL也在做中小零售商的數字化改變和賦能。多點的模式與京東到家究竟誰更適合中小零售商,目前還無法得出直接結論。
從全域性資料來看,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釋出了《 2020年1-12月份消費品市場執行情況分析》,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同比下降3.9%,降幅較1-11月收窄0.9個百分點;實體店消費品零售額同比下降8.8%,降幅較1-11月份收窄1.3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
與此同時,2020年,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實現97590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較1-11月份放緩0.9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
這意味著,在2019年,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佔比突破五分之一(20%)後,2020年又幾乎達到了四分之一的分水嶺。
一方面是實體店消費品零售額同比持續下降,另一方面則是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佔比持續提升。無論是否與京東到家這樣的平臺再續“蜜月”,線上化仍舊是實體零售的大勢所趨,只看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
小京東之路換個角度看,達達集團的京東化之路,也是必然的。
達達集團招股書披露,現有股東京東、沃爾瑪有意成為基石投資者,分別認購600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分別持有約45.3%和9.5%股份。而從收入來源來看,2017至2019年,由京東帶來的收入在達達集團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是56.7%、49.1%、50.5%。
對於這樣的公司,一種選擇是逐漸淡化京東色彩,更加突出自己的獨立身份,就像正在準備IPO的京東物流一樣。從這一點上來說,達達集團做的還是不錯的。這或許也是上市公司名為“達達集團”的原因。
但是從商業邏輯的角度看,達達集團其實還是在即時配送領域,走京東的路。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經常會把美團餓了麼一起對標,但是對於達達集團,總感覺有相似又不似。
達達集團發展早期,業內還曾經把它與阿里旗下的蜂鳥配送做對標,現在已經沒有人提了。核心原因在於京東到家+達達的組合,其實還是一個品類相對豐富的綜合商城+“自控”的物流體系,這使得達達集團是“從商流到物流”,而不僅是一個第三方運力平臺,市場價值自然不同。
同時,這個模式和京東的網上沃爾瑪+自建物流的模式非常類似,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在一般消費者的認知中,京東自建物流的體現是,配送小哥都是京東員工。其實從物流“倉—運—配”三個環節的角度來看,B2C電商的貨物流轉未必每一個環節都是自己的。物流行業早已成為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你可以租別人的倉,車是自己的;也可以從自己的倉庫發車,但是車隊是找來的。關鍵是這個鏈路是自控的,而且對於消費者是一攬子服務。一般認為淘寶用的是第三方物流, 緣由在於商家可以選擇物流服務商。
理解了這一點,就會注意到這次達達集團官方公告資訊中不起眼的一句話:“在渠道升級方面,達達集團與“物競天擇”合作攀新高,在京東主站開拓更多入口,更多品類的零售商入駐。”
“物競天擇”專案可以說是京東商城2020年最大的秘密武器。“物競天擇”的官方解釋,即透過渠道的融合鋪設廣域網點,網點範圍中的消費者在京東APP下單後,訂單智慧下傳至網點,貨品由網點配送出,時效上最快可以29分鐘到達。如果把這段話翻譯下簡單說,就是嘗試在京東商城的物流配送體系下,實現30分鐘送貨上門。
物競天擇最好的案例也是最初的切入口是農夫山泉。一般消費者從京東商城訂農夫山泉,是從京東的倉發貨。而實際上,農夫山泉散佈在城市各處的水站也有存貨。於是,物競天擇的專案發起人、總經理李昌明想到,為什麼不能使用者從商城下單,貨從水站直接發走?雙方嘗試了一下,發現是雙贏。對於農夫山泉而言,由於發貨更快頻次提高,銷售明顯提升。對於京東商城而言,物流履約鏈路變短,履約成本大大降低。
這看上去和達達集團有點類似?差別主要在於自營商品部分,如果不算自營商品,那基本上就是京東商城內部的另一個達達,真正的差別在於,京東商城的物競天擇,是從倉庫發貨,而不是從門店發貨。
但是問題又繞了回來,對於消費者而言,如果是坐等上門,從大倉發貨和小倉發貨其實沒區別,所以才有了物競天擇。而從倉庫發貨和門店發貨,其實對於消費者也沒用區別。
關鍵是官方訊息所說的融合,究竟是如何融合?創業邦判斷,根據京東內部人士的介紹,今天的京東已經不再執著於“自建物流”這個理念,前文所說的自控物流、包括更多的引入第三方物流,這個邊界已經鬆動。在京東物流IPO的過程中,這種鬆動也隨處可見。
這樣一來,達達集團的數十萬騎手,可能會在京東的體系內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方運力理論上可以進一步降低近場電商的履約成本。
從這個意義上說,達達集團就是即時零售領域的小京東,它的存在,是對美團和阿里的制衡。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