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見聞|80個小時內完成超24萬份樣本 探訪核酸檢測全過程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創稿
素材提供:漳州市長泰區融媒體中心 剪輯:人民網 王銑
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開展核酸篩查是及時發現病毒感染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戰“疫”的第一道防線。
當前,福建省疫情複雜嚴峻,核酸取樣時間緊、任務重。那麼,大量的核酸樣本是如何快速高效地檢測呢?我們到漳州市長泰區核酸檢測實驗室裡一探究竟。
據悉,從9月14日晚起,長泰區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經過連續不間斷奮戰,9月16日,該區已完成全員核酸取樣工作,共採集樣本247771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為完成核酸檢測任務,從9月15日凌晨5時開始,長泰區核酸檢測實驗室裡的9名工作人員開始24小時輪班檢測,歷經近80個小時,終於在9月18日11時就完成了檢測任務。
在長泰區核酸檢測實驗室,透過設有門禁的大門,裡面是一條全封閉的走廊。一道厚厚的玻璃把操作區和非操作區分隔開。
“90後”戴耿毅是實驗室裡的一名檢測人員。為了儘快完成檢測任務,他和同事需長時間呆在實驗室裡,不停地進行一撥又一撥的樣本檢測。“在實驗室裡,我們一呆就是四五個小時,不能喝水、上廁所,也不能接打電話,幾乎與外界失去聯絡。大家全部堅守著,機器不停,我們也不停。”他說。
密不透風的連身防護服、護目鏡、口罩……為避免被病毒感染,檢測人員都要“全副武裝”。此外,為了防止氣體外洩造成汙染,實驗室內一直處於負壓狀態。“因為一身裝備,還要在負壓環境下工作,人在裡面長時間會缺氧,氣都喘不過來,需要佩戴呼吸機。”戴耿毅說道。
戴耿毅介紹,核酸檢測實驗室分為試劑製備區、緩衝區、標本準備區和擴增分析區四個區域。樣本經傳遞窗進入實驗室後,會由工作人員消毒,並放入56℃溫箱中滅活30分鐘。滅活時間到後,工作人員取出樣本,隨後進行樣本的核酸提取。提取出來的核酸與擴增檢測試劑混合,配製成PCR反應體系,再經傳遞窗到擴增區進行核酸擴增反應,最後上機檢測。
“就拿第一步來講,核對樣本資訊過程,並不是簡單地錄入系統,而是需要手工把密封的包裝一個個拆掉,並對每個包裝消毒,再檢測資訊、錄入系統。”戴耿毅說。
“我們要保證檢驗正確,不漏檢任何一個標本。”戴耿毅表示,核酸檢測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它對溫度、溼度有嚴格要求,每個檢測環節必須精準無誤,需要檢測人員連續幾個小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還需要保證實驗的安全性、科學性。
“我們一天24小時都在不斷檢測,最多也就能完成2000個試管、10000人次的檢測量。”戴耿毅說,每次進實驗室都是一場與病毒競跑的“小戰役”。
在實驗室連續幾小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進行檢測工作,是一件極其費神費力的事,但戴耿毅說,自己是“90後”,能熬得下來。“如果操作不細緻嚴謹,就有可能導致交叉汙染,造成結果的不準確,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場必須要去完成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