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TM龍頭到人工智慧新貴,廣電運通能否力挽狂瀾?

近期,昆明地鐵刷臉乘車業務開通,並分階段向市民逐次開放。這不僅對昆明地鐵多元化發展來說意義重大,也表明廣電運通在智慧交通領域取得的進展。

廣電運通的前身是廣州運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該公司創建於 1989 年,是國內第一家 ATM 類的裝置生產企業。

1999年,因為對中國銀行業電子化大潮的樂觀預期,踏著國企改革的浪潮,廣州無線電集團重組運通科技,廣電運通得以正式成立。

發展至今,廣電運通早已穩坐ATM機行業的龍頭。並於2007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廣電運通(002152)也由此成為國內首家ATM上市公司。

但隨著銀行網點的不斷收縮,ATM機存取款成了過去式,ATM機的使用率也一降再降,廣電運通的勢頭已不如前。

市場萎縮,ATM式微

廣電運通自1999年成立之初,就切入國內銀行ATM 機市場,自主生產ATM機。其主要業務為:銀行自動櫃員機(ATM)、清分機、智慧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AFC)等相關業務。

業務之初,由於受到技術限制和眾多國際競爭對手,廣電運通只能做些單純的組裝,以及代理國外品牌的核心部件。彼時的廣電運通,是在引進海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植入自己的創新基因,致力於以差異化的產品質量開啟市場。

而後在廣電運通提出想與國際品牌進入深度合作時,對方開出了6000萬歐元作為條件,這個條件甚至超過了廣電運通當時一年的營業額。

為此,廣電運通決定自主研發關鍵技術和核心裝置。

廣電運通的研發團隊透過研究100多個國家的鈔票,分析其防偽水印、防偽油墨、安全線等,用了六年時間,終於攻破了ATM機的核心技術,使得我國成為繼日本、德國之後第三個擁有ATM自主機芯的國家。

由此,中國芯取款機誕生。

在2008年,廣電運通更是成為了國內 ATM 領域的領先者。據《金融時報》釋出的《2008年我國ATM市場發展報告》顯示,廣電運通以22%的市場份額正式躍居中國ATM市場佔有率第一。

此後,廣電運通連續11 年穩居國內銀行裝置市場佔有率第一位。

2015 年,廣電運通業務範圍遍及全球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ATM 裝置累計銷量約 16 萬臺 。

現金時代,廣電運通如魚得水。

但是,2015年微信紅包登陸春晚,2016年支付寶接棒春晚紅包集五福,隨著移動支付不斷拓展消費場景,二維碼開始碾壓支付江湖。隨著ATM的日漸式微,廣電運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翻開廣電運通2017年的年報:其營業總收入438,357.70萬元,同比下降0.91%; 利潤總額112,199.81萬元,同比上升11.92%;歸母淨利潤89,948.50萬元,同比上升6.58%。這份業績與過往相比,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如果仔細研究的話就會發現,廣電運通的營收結構已經出現了變化,其中裝置類營收出現了大幅下滑。

由於國內市場對ATM需求減少,2018年,全國ATM機的數量已經進入負增長。而廣電運通的業績也出現了下滑。其ATM裝置營業收入為161,836.17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9.37%。

隨著移動支付當道,現金的存取、使用率不斷地下滑,使得各大銀行ATM的配備量不斷減少並且產品的單價也在下滑,不止廣電運通的ATM業務,甚至整個行業的景氣度都陷入低谷。

多方佈局,探索轉型

困則思變,當ATM被時代拋棄後,廣電運通也開始了轉型之路。

2017年底,黃躍珍當選廣電運通新一任董事長,結束了廣電運通長達一年的董事長空缺的局面。

也正是這年,黃躍珍帶領廣電運通聚焦人工智慧轉型,開啟"AI+"戰略升級。廣電運通選擇在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便民四大領域進行科技賦能,推動傳統產業升級。

同時,廣電運通將自己研發的aiCore System作為大資料平臺,透過“智慧終端+大資料”的路徑實現價值閉環,構築萬物互聯的AIoT生態。

在智慧金融方面,廣電運通的智慧金融終端裝置在全球投放已經超過33萬臺,並且已經成功打造全國首個“無人銀行”、“5G銀行”等標杆性專案。

與此同時,廣電運通為我國政府60%的財政性資金提供國庫支付電子化解決方案,使得其在財政支付電子化應用市場佔有率達98%。

在智慧交通方面,廣電運通積極推動智慧出行,已經落地“碼上乘車”、刷臉過閘、智慧安檢等多個創新場景,並且與廣州地鐵成功打造全國首座智慧地鐵示範車站。

那麼,廣電運通在專注轉型的路上,是否取得了效果呢?

自2017年底圍繞AI 戰略進行業務轉型升級,廣電運通的業績增幅就表明了公司轉型已經獲得初步成功。根據廣電運通釋出的年報,其2019 年營業收入約為65 億元,歸母淨利潤為7.58 億元。

自全面戰略轉型開始,廣電運通主要聚焦金融科技和城市智慧兩條主線,並已逐見成效。

此外,在數字貨幣方面,廣電運通也加大投入研發精力,積極參與央行數字人民幣應用研發工作。截至2020 年底,廣電運通研發人員超2000 人,研發投入佔比超過營業收入的11%。2021 年1 月,其更是設立運通數達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支援銀行數字貨幣體系建設。

結語

在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的推動下,金融行業的運作方式、服務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已經是大勢所趨,新一輪的金融自主可控浪潮已經開啟。

廣電運通是由ATM起家,移動支付盛行後,其一直在思索怎麼適應時代的發展。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廣電運通也相應提出了“124戰略”,以科技賦能推動金融科技、城市智慧兩條主線高質量發展。

深耕銀行業20餘年的廣電運通,從ATM到AI,在金融IT 新一輪國產化建設浪潮中能否建立牢固的市場基礎,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63 字。

轉載請註明: 從ATM龍頭到人工智慧新貴,廣電運通能否力挽狂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