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4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H星發射升空。
發射進入倒計時準備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運輸分隊按照任務流程,編隊來到預定點待命。
“希望我們永遠不會接到往發射場衝的命令。”劉永忠是運輸分隊的現場指揮員、駕駛員,他告訴筆者,他們的想法並非是逃避責任,而是接到命令的那一刻,就意味著發射場出現重大事故,威脅到人員和核心裝備的安全,需要他們逆行把專家和裝備緊急轉運至安全地帶。
(運輸分隊組織檢查車輛狀態)
緊急轉運,這是一個二十五年沒有執行的任務。
在運輸分隊每一名崗位操作手眼中,執行航天發射的每一個崗位不分一線二線,“大家都是‘螺絲釘’,都要鉚在崗位上全神貫注把自己的事做穩妥。”
凌晨時分,因為連續下了四天陰雨,氣溫降到了10攝氏度之下,陰冷極了。坐在駕駛室裡,劉永忠有些坐立難安,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下車巡查一遍。
事實上,緊急運輸分隊的駕駛員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而且出發前對所有車輛都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還專門組織了一次拉動演練。劉永忠在擔心什麼?
(劉永忠為新上崗人員進行思想動員)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是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在西昌出征太空,周到細緻一點心裡就踏實一點。”只要是科學探索都有風險,上一次發射任務失利後,單位全面開展了質量整頓,讓他對質量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劉永忠說:“控制質量就是增加勝算,與運輸昂貴的衛星產品相比,即便是99.9%不會執行的任務,也要追求100%的把握。”
以萬全準備應對萬一可能,這是中國航天幾十年來形成的質量文化。劉永忠把它刻在了心裡,也落實到了行動中,從一個系統的平穩運轉,到一面後視鏡的角度擺放,他錙銖必較。
2020年的中國航天,被媒體稱為“超級2020”。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們今年著手補足的短板變得沒有時間慢慢補齊。形勢逼人,使命催徵,在高密度超負荷的形勢下,單位遴選了一批駕駛員補充到重要崗位,劉永忠負責組織新上崗人員開展針對性訓練。
全員討論訓練方案和內容、最佳化應急處置預案、再學習故障處置方法、應急拉動錘鍊響應速度……一個多月的針對性訓練,讓每個人都收穫滿滿。就在這次衛星產品進駐發射場的運輸任務中,就有10位新上崗的操作手參加。
(劉永忠為新上崗人員現場授課)
“燃油系統正常、機油壓力正常、離合間隙正常……”距離點火的時間越來越近,劉永忠組織大家啟動發動機,按照培訓中執行的全面檢查步驟,再次確認車輛狀態。
“尾車檢查完畢,無故障!”檢查完畢,卡車低鳴著等待點火時刻。
4時13分,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點火後直刺蒼穹,當大家聽到“轟隆隆”的聲響後,條件反射般齊刷刷湊在擋風玻璃前望向夜空。可惜火箭飛得太快,大夥還沒看到那個熟悉的“亮點”,火箭就不見了蹤影。
這是一次尋常的發射,意義確非凡,下半年高密度發射任務隨著這次成功,拉開戰幕,需要全體航天人戒驕戒躁,再接再厲。
沒過多久,對講機裡傳來發射圓滿成功的訊息,運輸分隊每一個人嚴肅的神情放鬆了不少。也不知是誰大喊了一聲流行語“中國航天,奧利給”,讓守候了一晚的疲憊煙消雲散。
來源: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李志勇、雷新宇
編輯:王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