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突然宣佈
我們知道,最近一年以來,是華為遭遇美國極限打壓最為猛烈的一年,但早在十年以前,任正非就已經預料到了這樣的情況出現,當時華為陰差陽錯的沒有出售給摩托羅拉,公司少壯派堅持要做下去,任正非就提出了,華為未來會在山頂與美國相遇的情況,備胎計劃也就應運而出。
所以長久以來,華為在供應鏈上都有兩手準備,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保證至少要有兩個供應商,如果做不到,華為就自己研發,目的就是做到,當不能再得到美國企業的供應時,依然可以保證華為業務的連續性。
這樣的準備,可以說在應對美國實體清單造成的斷供時,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近段時間大家也看到,美國已經開始從斷供其本國的產品,發展到長臂管轄,妄圖制約他國企業也對華為實行斷供,這已經是明晃晃的霸權主義和霸凌行徑。
所以也可以說,這一年時間以來,華為也是頻於應對,但並不是說,華為就不再向前發展,用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的話說:我們沒有時間焦慮,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用華為的話說就是: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實體清單之下工作。沒錯,華為依然在繼續拓展能力邊界,繼續進行多元化的發展道路,繼續用自己的技術服務於萬千客戶,例如華為的鯤鵬生態、HMS生態、SDC攝像機等等,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近日華為再次召開了新品釋出會,在這次釋出會上,華為突然宣佈了一款全新產品,可以說是應時代發展和需求應運而出,它就是華為OceanStor儲存旗下的海量儲存產品Pacific系列。
可以說,這款產品突破了傳統儲存產品的瓶頸壁壘,真正做到了高效和智慧,大家或許對於這款產品的認知度並不高,但如果你瞭解了這款產品,就知道其強大的潛力,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任正非的戰略眼光有多麼獨到。
又是十年?任正非沒有說錯
上文中我們提到,Pacific系列是華為用於海量儲存的新產品,隸屬於OceanStor儲存旗下,很顯然,這款產品為了應對海量資料而來,根據華為海量儲存領域總裁尚海峰透露,華為為此已經準備了十年。
可以說,這又是一個十年,在華為,有著太多的十年。例如為了應對美國的極限狀態,華為也準備了十年,甚至是十多年;華為打造鯤鵬晶片,也努力了十年;呼之欲出的鴻蒙系統,同樣默默耕耘了十年。
華為為什麼要用這麼久的時間去打造一款產品,曾經餘承東的一段話,或許可以給予我們啟發,餘承東曾經對華為為何不上市做出解釋,其表示:華為重視投資未來,而上市公司為了財報好看,就會重視短期利益。
很顯然,十年前,華為所投資的領域,或許不會被業界看好,甚至是看不懂,但是十年後大家看懂了,卻已然被拉開了差距,Pacific系列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因為這其中讓我們看到了任正非的戰略哲學。
之前在接受採訪時,任正非表示,人工智慧將會是一個大藍海。其實我們甚至可以說,未來在各行各業,人工智慧都不會缺席,大家以前可能聽說過數字化轉型,舉個簡單的例子。
就拿電子商務來說,之前很多傳統企業抱怨電子商務,其實是因為它沒有跟上時代,進行數字化轉型,而擁抱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則賺得盆滿缽滿;但人工智慧的到來,則將帶領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繼續發展為數字化升級。
而數字化升級的關鍵,就是資料,或者說是大資料。大資料這個詞大家應該都瞭解過或者聽說過,所以並不會顯得陌生和突兀,同樣如果您從事過電子商務就會更深有體會,試問做電子商務事業的,有誰會不去關注資料、分析資料和利用資料呢?
當然,上面提到的電子商務,其實只是資料利用的案例之一,只是便於大家的理解。但想必大家會產生疑問,為什麼華為會在這個時候推出這樣的海量資料儲存產品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5G來了。5G的到來,標誌著海量資料時代的開啟,例如4K甚至是8K影片,未來將會是主流;此外因為5G的廣連線特性,那麼物聯網裝置將會呈現指數級的增長,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打個比方來說,物聯網時代的裝置,將浩如沙粒一樣。
所以我們看到,資料的本體體量在變大,獲取資料的裝置在增多,在之前的數字化升級時代,人們對資料的利用還是初級階段,一方面是資料量小,另一方面是資料分析的能力不強,而現在有了人工智慧,與大資料結合,就能產生新的價值。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任正非說人工智慧是一個大藍海。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可能頭腦裡還是沒有一個比較明晰的概念,那麼我們可以用一些數字來說明。例如根據華為在釋出會上公佈的資料,現在對資料的管理,只有2%的資料被儲存,但其中只有10%的資料被利用。
換句話說,像一座金礦一樣的資料,去只被利用了千分之二。這裡我們還可以舉一個生活中常見到的例子,例如我們日常不管是開車還是坐車,在路口處都會遇到紅綠燈,但是不是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明明等紅燈的車排成長龍,但顯示綠燈的路段卻空空如此。
這無疑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而深圳市利用華為的技術,對紅綠燈進行智慧化處理,將深圳市的交通能力提升了15%,其實有的朋友也猜到了,這就是智慧交通,透過對各個路口的大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可以靈活地對紅綠燈進行實時控制。
因此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種格局,就是5G提供了資料傳輸的通道,致使大資料時代來臨,而資料本身的價值有限,但資料處理的價值無限,其中的關鍵就是人工智慧,就是這個大藍海。
華為的Pacific系列不僅可以承接大資料,做到高效和成本可控,而且可以對資料進行挖掘和處理,從而產生價值和服務,最終再進行回饋,例如在電力、資源勘探等領域同樣已經有過實戰經驗。
那麼為什麼華為要做這些呢?僅僅是因為人工智慧是一個大藍海嗎?其實不然,人工智慧的經濟價值是可觀的,但是更為重要的原因在於,像Pacific系列產品等,承載的是一種資料基礎設施,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基礎技術。
就像晶片、作業系統、資料庫等技術形態一樣,華為提供基礎技術,為產業合作伙伴進行賦能,助力產業合作伙伴創造更多的價值和效益,所以在基礎技術的更上層理念,就是賦能,而人工智慧就是賦能的核心。
寫在最後
前段時間,華為釋出了XR晶片平臺,以此為基礎,就可以為AR/VR企業賦能,例如推出的AR眼鏡即是如此;華為的鯤鵬生態,未來將會為伺服器廠家賦能;華為的HMS生態,則是為萬千的應用開發企業賦能;華為的河圖技術,其賦能場景就更多了,例如敦煌莫高窟。
當然,還有近日推出的運營商諮詢服務,同樣是為電信運營商賦能,換句話說,華為不做頂層應用,但會幫助做頂層應用的合作伙伴做到更好,因為華為一直在做的都是底層技術,是基礎技術。
之前我國少將金一南就指出,為什麼美國會打壓華為,因為華為在做基礎技術,這一點讓美國很惱火,美國希望我們在他們的基礎技術上做上層的應用,但華為沒有,因為一旦底層基礎一撤,上層應用就是空中樓閣,根基都沒了,大廈還能穩定嗎?所以任正非說的沒錯,人工智慧是一個大藍海,而且是一個不可缺失的大藍海,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