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溫州10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10月18日至19日在浙江省溫州市舉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來自科思計劃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圍繞當前國際科技交流的機遇與挑戰進行深入的探討。
40餘前,在中美還沒有建立民間留學通道的時候,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髮起了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簡稱CUSPEA(科思計劃)。李政道與中國的學者一起出題,在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多所大學遴選優秀學生,並用他的個人信譽擔保,親自寫推薦信給國外高校,為這些中國學生爭取留學機會。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華裔美籍物理學家王中林說,李政道先生壯年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這項工作上,先生的夫人幫學生寄推薦信都是推著小推車去,一個郵筒塞滿了,就往另一個郵筒裡塞。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黨委常委、統戰部長趙東元說,該校共有127名學生考取科思計劃留學美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湯超說,中美民間物理人才培養的“破冰”計劃,改變他們的人生命運。在李政道先生倡導下,中國科學院、教育部領頭,中美各百餘所高校參與,該計劃從1979年至1988年共輸送培養了915名物理學高階人才。目前,科思學者中有12位科學家成為中國、歐洲、美國、加拿大等國(地區)院士,約300多人在國際科學技術組織中擔任職位或成為董事、研究員,100餘人次獲得各類國際科技大獎,有400多位成功的高科技發明家和企業家。科思學者回國人員佔比達到30%,其中約80位成為國家級專家。
王中林院士說,他是1983年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考取科思計劃赴美留學的學生。當時非常不容易,一張飛美國的機票要3000多元人民幣,國內普通職工的月工資約為45元,相當於五六年的收入。此外,還要打破人家的招生規則,招來的學生不學好砸了人家的牌子怎麼辦?他們在美國大學裡非常珍惜祖國和李政道先生給予的學習機會,刻苦努力,一切靠自己解決。這次,董潔林等一批科思學者在溫州發起成立科思科技促進基金會,並啟動“科思獎”評選,將對全球各個科學領域中跨國交流與合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年輕科學家進行獎勵。
“今天的科思學者,是當年科思計劃最好的回報,促進了國際科學合作與交流。”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謝心澄說,當前,國際形勢嚴峻,透過科思科技促進基金會等民間組織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安東尼·萊格特(Anthony J. Leggett)擔任“科思獎”評獎委員會主席。他說,中國科思學子在1979年到1990年間前往美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對中美兩國的物理學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任教的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就有18位中國科思學生,他教授其中3位學生,至今仍然和他們保持聯絡。最近,安東尼·萊格特和他們中的兩位還一起寫了一篇論文。“這段時光在科學史上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科學研究進入“無人區”、面臨沒有方向時怎麼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杜江峰建議,要想盡辦法建立溝通交流機制。
“科技離開了國際合作交流,不敢想象是什麼狀況。”杜江峰說,前段時間他在參加某學術活動時發現,受國際形勢影響,有關機構不接受科研論文發表,直接影響科研的進度。
“過去面臨的困難,比現在大得多。”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甘子釗說。
安東尼·萊格特也認為,由於國際形勢的原因,一些國際科技專案合作受到較大的削弱,年輕的學生進入任何一個科學領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科思專案的畢業生們希望改善這種局面。這些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享受科思計劃的人,大多數在職業領域中處於相當領先的地位,並慷慨地聚集在一起組成科思科技促進基金會,該基金會決定頒發“科思獎”。他們強調:科學家不僅需要做一流的研究,還需要有效地與他人溝通,包括公眾交流,特別是鼓勵跨國界合作與交流。
“這將是世界上一個很正式的獎項,首屆‘科思獎’將在2021年頒發。目前已設立了科思獎評獎委員會。”安東尼·萊格特鄭重地推薦這個獎項說。
據謝心澄院士介紹,在高能物理、鐳射領域,國際上的科學家們一直保持與中國開展科技合作交流,尤其希望加強中美物理科學研究的合作。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也表示,在他研究的先進能源材料化學領域,一直有很好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科思學者協會會長湯超院士說:清楚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就可以化國際科技交流的壓力為動力。
“當前,要堅持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服務於國家與世界的進步,教育與科學事業的發展,中國的進步就是對世界的貢獻。”甘子釗院士建議說。越是在這個時候,民間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更加顯現出來,中國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的大門會越打越開。謝心澄院士說,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管國際合作工作,並與49個國家、90多個科研機構開展雙邊合作。“民間科技外交保持科技人員的交流與互訪、保持友好與合作很重要。”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