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未來商業觀察
春節前,微信影片號頻頻更新,鉚足勁頭,欲彎道超車。
有人不看好:影片號後發車那麼久,如今快手已經上市,憑什麼?
近年來,騰訊給大眾的印象好像一直在趕晚集,發展步調與其說是穩健,不如用平平無奇來形容。
微信問世之後,騰訊似乎用光了自我顛覆的勇氣,站在高地,依靠模仿和財技開疆拓土。細數近年來大放光彩的賽道,從短影片、直播到消費金融,總能發現騰訊姍姍來遲的身影。
身居高位者的倨傲和謹慎,讓它做起事情來越發猶豫不決,習慣了等別人教育好市場再入場。漸漸地,騰訊開始做什麼都慢人一步。
遲到的身影不少蘋果使用者已經習慣了朋友圈下面多出來的“附近的直播和人”。
微信在去年iOS版本更新中下了猛料,一口氣上架直播美顏、連麥抽獎等,10多個完善影片號的新功能。專供於直播打賞的微信豆,無不昭示出影片號角力直播市場的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微信曾推出個人也能開店的微信小商店。如果把直播和商店放到一起,或許已經有人聯想到了直播帶貨這四個字。
近兩年最魔幻的風口之一,直播帶貨當之無愧。過去電視上的998吆喝,到手機中變成OMG,便能帶起動輒過億的銷售額。
直播帶貨有多火想必已不用多說。去年年初影片號內測,就有人猜微信意在與抖音和快手爭搶流量和生意。
但如今看到有模有樣的影片號,大家第一反應是:為什麼現在才做?
當下直播帶貨市場的降溫肉眼可見,監管力度收緊,消費者回歸理性。已經被玩成“中年人朋友圈”的影片號這時勁頭十足,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近年來,騰訊在入局各個賽道時似乎總是慢上半拍。
騰訊旗下微視一直擔當追趕兩大短影片巨頭的角色。只不過比抖音快手出生都早的微視,一度被淪為棄子,2018年再被拾起時,短影片已經是南抖北快的天下。
2014年移動直播風起雲湧,騰訊一年後才陸續推出QQ空間直播、花樣直播、企鵝電競和NOW直播等平臺,但始終不溫不火,尾隨在第一梯隊身後。
2020年9月正式關閉運營的騰訊微博,一度被騰訊寄予厚望。但騰訊微博內測卻比新浪微博整整晚了8個月,一步慢步步慢,最後只能遺憾收場。
去年10月以來,微信影片號迎來一波密集迭代,商業化腳步明顯加快。微信之外,微視也再加碼10億元+100億流量扶持微劇。
騰訊鐵了心要在短影片上扳回一局。
跟隨的底氣騰訊如今之所以甘心慢人一步,底氣多來自於社交帝國的絕對優勢。
2006年,微軟的MSN敗退中國,QQ成了即時通訊的真正霸主。次年,全國興起一場偷菜熱,這股熱潮起源於開心網,但最後人們記得的只有QQ農場,騰訊將偷菜和Q幣結合賺了個盆滿缽滿。
騰訊在QQ農場上吃到甜頭,隨即便盯上當時坐擁棋盤遊戲半壁江山的聯眾,重組遊戲大廳。結果QQ靠著能用賬號引流,以及在個人秀上的創新能力,沒過多久使用者增長就超過了聯眾。
QQ強大的連線導流能力,決定了當時所有跟社交沾邊的業務,都能成為騰訊的試驗田。靠著這種後腳入局、跟隨制勝的打法,騰訊幾乎無往不利,但官司也沒少吃。
2010年3Q大戰震驚業內外。騰訊推出的電腦管家和防毒軟體,正是360的鐵飯碗。360一氣之下,開發了個專門針對QQ軟體的“隱私保護器”,騰訊這邊也不示弱,馬上舉報360瀏覽器涉黃。
雙方你來我往,“二選一”之戰持續了四年之久,結果騰訊贏了官司,輸了名聲。自那之後,騰訊換了個資本+流量的打法,一面買買買開放業務格局,一面透過QQ導流擴大業務規模。
鮮有人知道,小米的米聊比微信還早一個月誕生,但微信最終卻成了國民級社交軟體,為什麼?因為一直以來騰訊並非沒有創新能力,其創新力過去體現QQ秀、語音聊天這些細節上。
只不過到了今天,這些微創新在騰訊微博、NOW直播、微視等軟體上,越來越難看到了。騰訊最擅長的事從來不是創新,而是產品和連線。
QQ能打敗MSN是因為QQ號不僅是賬號,更是連線郵箱、QQ空間的載體,微信能跑贏米聊是因為語音、紅包等人性化產品功能。
這就意味著,騰訊僅靠著產品和連線能力,便能在網際網路長河中走得更遠,不需要冒著激進的風險。
穩健這二字在騰訊的消費金融業務上就已寫得明明白白。
拼的是誰命長2014年,消費金融賽道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入局的戰場。
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百度有錢等消費信貸產品相繼出現在大眾視野,騰訊在小貸業務上的腳步並不慢,2015年就開始構建徵信系統,但騰訊信用分卻在限量公測後,被馬化騰喊停。
2018年,擱淺了三年的騰訊信用改名微信支付分,再次展開內測。但此時,搶灘登陸多年的螞蟻花唄與京東白條,早已吃上信用支付帶來的紅利。
資料顯示,2018年京東白條營收賬款餘額已超300億元,螞蟻花唄則在2017年上半年便接近千億規模。
微信支付分重返賽道這一年,網際網路巨頭們都沒閒著。
京東拆出京東金融,百度拆出度小滿,小米上市前也分拆出金融業務,滴滴、美團、今日頭條忙著推動金融業務落地。騰訊卻不融資,也不分拆,顯得不慌不忙。
三年前,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暗中較勁,戰略動作頻頻。
有記者問,騰訊金融會不會分拆出來?馬化騰回應,“關於金融,騰訊是用穩健的思路來看,因為金融是拼誰命長,而不是誰短期跑得快。”
三年後,螞蟻集團IPO被叫停,京東數科整改換帥,唯有騰訊悶聲發財。網友戲稱,“小馬哥早就洞察了一切。”
但即便騰訊金融步子落的再慢,依然躲不過監管的視線。
據介面新聞報道,元旦前夕,微信支付的運營主體財付通收到來自央行的一張罰單。
罰單顯示,財付通涉及違規開展支付業務合作等多項違規事項,被處罰金877萬元。顯然,如果規避金融風險,使業務合法合規化,成為接下來騰訊的當務之急。
事實上,就阿里、騰訊對金融業務的發展態度和動作,便能看出馬雲和馬化騰兩位掌舵人在公司戰略發展理念上的不同。
阿里擅攻,零售生意從線上做到線下,雲計算、人工智慧、交通、金融,阿里以技術創新不斷滲透各個領域。
騰訊擅守,守著社交、遊戲兩大護城河,習慣後入場,以投資、導流等方式,不拓寬護城河邊界。
一直以來,騰訊追求的是穩步向前,因此註定了騰訊要駐足觀察,慢人一步。
去年,騰訊出版了內部刊物《三觀》,馬化騰在前言中提到一個新概念:全真網際網路。他認為,全真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將更進一步融入和服務現實社會。
文章結尾處,馬化騰連用了四次“連線”,沒提到創新一次。
他寫到,“這是我們不斷進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