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摩根頻道
4月9日,愛優騰芒聯合東陽正午陽光、慈文傳媒、浙江華策等共計73家傳媒單位與企業公司發起了保護影視版權的聯合宣告,表示將對目前網路上出現的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針對影視作品內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為,將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
隨後引發民眾熱議:有使用者站二次剪輯工作者“化繁為簡、去其糟粕”的辛勞,長影片平臺如今部分劇集內容不能做到“有效輸出”是咎由自取;有使用者認為當下短影片對於長影片行業的衝擊使得長影片行業逐漸低迷,長影片應當出來維護利益來彌補虧空;也有使用者認為是是非非,理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來處理。
本週一CCTV新聞頻道《新聞一加一》白巖松帶來了關於此事件超過20分鐘的專題報道與討論。那麼,這究竟是當下影視企業版權意識的覺醒,還是當下短影片衝擊長影片利益分配不公、對於短影片行業的“圍剿”呢?
01 “愛優騰”們,從“惡龍”到“屠龍者”?關於版權問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大家針鋒相對,但是卻是傳媒單位與企業公司少有的抱團相抗。
早在2018年,國家版權局、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工信部、公安部聯合開展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有關部門就約談過抖音、快手、B站、微視等15家企業,表示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加強網上片花、預告片管理,整改與保護短影片版權。
不過那時候抖音與快手還沒有如今的聲量,各家長影片平臺還在因“版權”問題互相“噓寒問暖”:愛奇藝曾因為“侵害作品資訊網路傳播權”多次起訴B站,但是同時愛奇藝“侵害作品資訊網路傳播權”被樂視起訴,優酷起訴咪咕與樂播等等,各家平臺因為版權問題打的不可開交。
但同時那幾年也見證了各大長影片平臺版權意識的增強與“身份”的轉變,無論是愛奇藝、騰訊還是優酷為了版權與成本問題紛紛走上了“自制體系”。這也使得這幾家平臺從購買內容產品過渡到了自制內容產品,又走向了現在的版權維護,從“惡龍”變成了“屠龍者”。
可仔細想來,現如今短影片的境地也不正如當年各家長影片平臺的處境。並且,更加無奈的是,因為平臺性質的原因,那些“無授權”內容也都是使用者上傳的,平臺只是稽核方的過錯。
但是正如馬克思所言:“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
作為內容載體的平臺,完全可以透過稽核機制規避掉大部分“未授權”的內容,但是平臺並沒有,畢竟這些影視內容為平臺引來了眾多使用者駐足與流量。
作為“未授權”內容的上傳方,公共賬號的生產運營者對於這種侵權行為大多數是知曉的,並且是有先例的:2017年影片作者谷阿莫被迪士尼等五家影視公司控告侵權,2019年“圖解電影”因製作和傳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被法院判定侵權等等。
由這些先前案例可見,“剪刀手們”對於侵權行為是有一定認知的,為什麼還冒著風險、費盡心思的為“他人”製作與上傳涉嫌侵權的“二次剪輯”作品呢?我們可以縱觀這些賬號的走向,當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後大多賬號都開始了商業化運作,有的開始上架商品、開始直播帶貨,有的開始進行廣告合作以此來變現。
當然,很多粉絲會說,UP主也要“恰飯”,不能靠空氣活著。但是大家卻忘記了這些“剪刀手”們,那些同質化的剪輯、講解與運作,所用的內容,並沒有尊重原作者,他們所吸引的粉絲與獲得的收入也與真正的原作者無關。
他們就像是影視行業這趟列車裡“搭便車”的人,佔據著空間、加劇著損耗、不負責維修卻連最基本的“車票”都沒有購買,只是站在他們現成的成果之上取用。
這種行為自然是令人不恥的,而且這種傷害“版權”的行徑會使得為了原創作品付出心血與投資的人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打擊著作者的積極性,使得行業陷入低迷、倒退。
當然也有不少使用者所擔憂,當“剪輯手”的“言論自由”與“命脈”被愛優騰芒這些長影片平臺所掌控,那麼使用者還能看到事實的“真相”嗎?使用者在以“版權”之名築起的平臺高牆中,會不會被更加輕而易舉的“割韭菜”?
02 “暈輪”下的觀眾,易被高牆所困?如果沒有了“剪輯手”的二次搬運,影片播放平臺以“版權”樹立起高牆,那麼觀眾就只能任其宰割了嗎?
然而並非如此,觀眾不是傻子。
無論是電影、劇集還是綜藝,當下影視製作公司都在盡力的迎合市場,但是觀眾所選擇的依舊是高質量的作品本身。
對於宮鬥權謀,過去了很多年,《甄嬛傳》、《琅琊榜》現如今依舊是眾多觀眾心中不可撼動的TOP席位。
從《上癮》開始,耽美讓資本看到了可以發掘的潛力和爭搶的市場。但是從2016年到2021年,已經上架的幾十部耽改向作品中,出圈的不過寥寥無幾,靠的還是作品本身質量夠硬。
在2017年,當短影片還沒有成為大眾生活調味劑的必須,長影片平臺的普及使得大家對於電視的粘性越來越低迷,但是一部《人民的名義》的出現,使得湖南衛視黃金檔收視率從1.5到單級破8,創下了近10年的最高紀錄。
由此可見並不是沒有人喜歡看電視,只是電視裡沒有觀眾喜歡看的。對於長影片平臺也是如此,版權所圈起來的高牆並不能“困”住觀眾的選擇與自由,也PUA不了觀眾審美的理性。
哪怕前為觀眾把所發行的影視作品貼上再多的標籤,透露出多麼“天價”的投資、多麼恢弘的製作,在作品公映之前,為觀眾打造出一個密不透風的“繭房”。但是一旦曝露在大眾視野下,是騾子是馬,一目瞭然。
就像當年《天盛長歌》宣傳其拍攝製作耗資超過5億,大製作加上頂級流量戲骨,使得觀眾對其期待不已,但是播出之後,收拾低開低走,創下了其播出衛視黃金檔10年以來新低,就連線上點選率也非常一般。
另一個典型就是今年賀歲檔的兩部電影《唐人街探案3》與《你好,李煥英》,這兩部電影走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路線。《唐人街探案3》在上映前,靠其強大的宣發,首日破10億,卻因質量不如觀眾預期,高開低走,被首日票房僅有2億多的《你好,李煥英》超車,使得賈玲登上了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的寶座。
而近期,清明節檔期中陳建斌、周迅、春夏、宋佳等一眾戲骨主演的《第十一回》,哪怕與抖音等平臺內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合作,使其進行剪輯解說,還掛上了購票連結,但是截至到當下,此部電影票房依舊沒有過億,反而被新生代小花張子楓的《我的姐姐》以7億票房碾壓。
可見當下的觀眾在選擇上都趨於理性,並不會因為媒體的故意引導而盲從,哪怕是自己所喜歡的型別、自己所熱愛的演員,也會根據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心中有自己的決斷,給出一個較為理性的分數。
失去了“剪輯手”的二次搬運,只能說在此渠道上少了很多自由爭論的聲音。但是對於網際網路極其發達的今天,渠道宣發效果與引起“自來水”並不是靠著某一個渠道就能達到的,除去短影片平臺,還有豆瓣、知乎、微博、貼吧和朋友圈,版權維護的“圈城掠地”不過只是拿回自己合法合規的權益,而觀眾對於作品的熱情與選擇自由從來都不會為此而改變。
03 長、短影片各有所“長”,“戰”只是“正衣冠”無論是對於短影片平臺來說,還是對於長影片平臺來說,並不能足以改變當下市場的格局與各自的困境,畢竟長影片與短影片的優缺點並不相同,雖然都所處影片行業,但是目標受眾與使用其的環境、方式是包括但不等同於的。
短影片平臺是以“短、平、快”為主的,碎片化使其“完美的”嵌合進當代社會群體砸碎的世間空隙之中,為人們提供“摘要式”、“焦點化”類內容,但是這些內容煩雜且無法實際地展現“事情”發生的本質,更像是“精彩節選”、“預告”、“三分鐘故事匯”等,用最大程度的情緒碰撞給人以印象。
長影片平臺對於內容的探究可以更加的具體且深度,對於“主題”有著詳細的論證與延展,當然同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可以給觀者最完整的過程。
所以說短影片與長影片優缺點部分是對立的,兩者各有所長,爭奪著使用者的時間,同時又能給出“合適”的理由讓使用者根據當下需求所選擇。兩者可以是可以相輔相成的,短影片為長影片引流,像是一部電影、綜藝、電視劇的試用裝;長影片的製作為短影片的提供了更多的內容素材,為自身平臺帶來更多的流量。
所以,大家所能做的是促進影片平臺、公眾賬號生產者還有使用者等版權意識的進一步覺醒,這是對於市場有利無害的事情。
對於長影片平臺和影視業公司來說,作為版權擁有者,自己前期付出了大量資本投入去完成的作品,版權意識的迴歸與版權流程步入正軌,會使得自身成本回收更加有利。同時,對於這些創作者更是一種激勵,優質的作品才會帶來更高的點選率、引發更多的“搬運”與收入,再去創造更多優質的作品,形成良性迴圈。
對於當下短影片平臺來說,有三類流量較大的內容:社會時政類、娛樂體育類和影視類,這些內容都多多少少都會涉及到版權問題。
雖然,內容的上傳者與平臺無關,但是平臺作為審查方也不無責任,並且這些內容為平臺造就了流量,為公共賬號的運營者與平臺直接或者間接造就了利益價值,而且這些大都是在版權方沒有授權的基礎上,是有違著作權法的。
所以說,此次對於版權的維護,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短影片平臺自身內容審查的監管與改革。雖然,平臺可以刪除上傳者的“盜版內容”規責。但是類比如《人民的名義》、《武林外傳》這些知名作品,在法律層面上,對於沒有授權平臺,但是平臺卻稽核透過,哪怕刪禁,還是有據追究平臺責任的。
其次,短影片平臺作為一個以承載“內容”的平臺,只有更加註重版權,才能得到更良好的產出,建立起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並且可以藉此事件消減在輿論大眾心中長、短影片兩者對立的形象與硝煙,去探究關於雙方對於“版權”問題的終局與的解決方案。
就像古語云:“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面對日益緊張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新事物新現象冒出來,其是與非、正與邪往往使人困惑,難以評說。這時候就需要“規矩”太評判,但是評判過後,如何有效合理解決才是重中之重。
而且面對於短影片平臺中體量過大的C端使用者,一對一授權並不是很切合實際,那麼就需要B端來給出一個更加有效與合理的方案,類比如:建立並擴大集體管理機構的許可權、延展代理、版稅、開放授權等等。
使得版權持有方、平臺與使用者三者形成一種合理的“授權”機制,同時也為那些用心做“二次剪輯”的愛好從業者,一條合法的出路,以正“衣冠”。
但是“正衣冠”後,這些影視創作公司也需要反思一下:同樣的內容源,為什麼到別人那裡“剪個頭髮、修個指甲”,觀眾就願意駐足觀看了、自己原版卻無人問津呢?自己對於自身作品“內容”的初心是什麼、忘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