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如其來
有一群人
為黑龍江的疫情防控
捨去了太多
他(她)們奔赴了最危險的地方
這就是黑龍江的力量
每天手擰上千個標本蓋
15 小時完成核酸檢測 10800 管
在巴彥縣興隆鎮支援的
哈醫大一院機動核酸檢測醫療隊員
每天要面對上萬支核酸採集管
在方艙實驗室內他們與病毒賽跑
就是為了給人們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28 日,龍頭新聞 · 生活報記者聯絡到
一線的幾名醫護人員進行了採訪
找準跑道與病毒開跑
3 天睡了不到 10 小時
9 月 21 日中秋節
哈爾濱市巴彥縣發現新冠確診病例
在接到省衛健委緊急任務後
當晚 21 時
哈醫大一院第一批
移動核酸檢測醫療隊
冒雨出發到達巴彥縣興隆鎮
從凌晨 2 時開始實驗室搭建工作
到 22 日 6 時建成符合標準的
核酸移動方艙實驗室
完成裝置除錯等工作
再到收到第一批核酸檢測標本
哈醫大一院醫療隊員
三天睡眠時間還不到 10 個小時
卻仍然每天以飽滿的熱情奮戰在實驗室
檢驗科關雪在興隆鎮核酸檢測現場
不斷最佳化檢測流程
提高檢測速度
因為說話太多她的嗓子都啞了
還是堅持在現場協調
只為找到最有效率與病毒賽跑的"跑道"
9 月 26 日,她們在 15 小時內完成了
核酸檢測 10800 管
突破日檢測量一萬的記錄
獲得了在當地調研指導疫情防控的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
黑龍江工作組專家的高度認可
每天手擰上千個標本蓋
高度集中下汗水浸透了全身
關潔本是一個瘦弱的女孩
往生物安全櫃前一坐
連續擰開數千個蓋子
戳上千個槍頭吸取上千個標本
然後再打掉上千個槍頭
雖然操作不算很繁瑣
但要保證每個動作精準到位
防止交叉汙染
一天這樣一套流程下來
手指都已經磨出了水泡
"在實驗室裡,
我們一進艙最少就是六個小時
不能喝水、上廁所,
機器不停,我們也不停。"
檢驗人員必須慎之又慎
才能找出其中暗藏的"地雷"
所以他們每天依舊堅守在實驗室內
等待一輪又一輪的實驗結束後
才能換班休息
密不透風的連身防護服、
護目鏡、口罩 ……
為避免被病毒感染
檢測人員都要"全副武裝"
檢驗科劉志宇晚上 8 點進倉
一直加樣檢測到凌晨 2 點
渾身的汗早已溼透
中間他只出來補兩次液
他說"口渴了多喝點水也不怕,
因為汗出多了根本沒有尿"
截至 27 日 14 時
哈醫大一院已派出
39 名核酸採集人員支援巴彥縣
已在當地完成了 5 輪 25333 管的核酸檢測
核酸採集 24 小時線上
採集檢測 10 萬餘人
數字背後是溼透的防護服
佈滿水珠的面龐
9 月 21 日下午開始
哈市啟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
白衣天使們迅速集結
支援道外區、道里區、香坊區以及
市黨政辦公區、市民大廈等單位
進行核酸採集
醫院共派出醫護人員 407 人
累計為百姓核酸採集 60045 人次
同時,哈爾濱市第二醫院
24 小時保障"願檢盡檢"人群核酸檢測
平均每天採集 2500 人次,
截止目前共檢測 4 萬餘人次
2500,60045、40000……
一組組數字是醫護人員們
一個又一個不眠不休的夜晚
407 名護士支援社群
為市民採集核酸 60045 人
9 月 22 日採集 33548 人次
9 月 23 日採集 13990 人次
9 月 24 日採集 3357 人次
9 月 27 日採集 9150 人次 ……
從清晨到深夜
他們一刻也沒有停歇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護士長付侃佐
已經記不清
這是自己第幾次外出採集核酸了
自疫情開始以來
每天早出晚歸
剛上四年級的兒子
始終見不到媽媽的身影
付侃佐的丈夫是
市二院普外科的一名醫生
同樣每天忙碌在疫情防疫的工作中
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
付侃佐也不知道
有多少天沒和家人相見了
她開玩笑地說
其實早就習慣了
可每當忙碌結束後
她總是拿出手機
一遍遍看著兒子的照片
付侃佐說"作為醫護人員
我們一定全心全意守護百姓的健康
大家的一句句感謝
是給我們最好的溫暖!"
防護服溼透 面屏上佈滿水珠
5 天檢測 4 萬餘人
在市二院的 PCR 實驗室中
標本被一批又一批的送來
平均每天檢測達到 7 千餘人次
僅五天內即完成了近 4 萬人次的核酸檢驗
成為"離病毒最近的人"
PCR 實驗室裡的
每一名檢驗師都是
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
從走進實驗室開始
他們見不到白天的太陽
看不到深夜的星空
他們只是始終堅持在工作崗位上
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
診斷依據和技術支撐
在抗疫前線奮鬥的隊伍中
還有許多這樣忙碌的身影
他們是醫生、是護士、
是志願者、是後勤保障人員 ……
面對疫情
每一個人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可愛的白衣天使們
他們也本是平常人
卻在疫情面前
變成了超人
來源: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