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第二季度的財報,呈現出一個戲劇化現象——
近年來高速增長的拼多多釋出業績後,股價大跌 13.52%,市值蒸發 150 億;
而京東釋出財報後,卻創下股價歷史新高,漲幅約 20%,市值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雖然市場對兩家電商公司的反應截然不同,但更為有趣的是,在公司戰略層面,京東和拼多多卻是面對面朝著對方領地進擊。
紮根五環之內的京東開始“上山下鄉”,深挖下沉市場;而三四線城市裡土生土長的拼多多卻整裝進城,拼命上探中高階市場。
一場電商逆戰,正在展開。
京東下鄉中國電商格局裡,很長一段時間維持著一種穩定的競爭生態——京東 vs 阿里。不過,拼多多的橫空出世及兇猛增長,打破了這一平靜。
截至 2018 年年底,拼多多年度活躍使用者已超越京東,達 4.18 億;當時,拼多多僅成立三年多。而後不到一年時間,拼多多在市值上成功趕超京東。
儘管京東是成立了 22 年的“電商老大哥”,但近年來發展卻盡顯疲態,不僅陷入使用者增長瓶頸,還環繞著管理層的負面危機。在“跑的不夠快就是落後”的網際網路競爭生態下,京東需要自保了。
於是,京東開始求變;而改變的方向,正是拼多多的地盤——下沉市場。
未來三年,將在下沉新興市場再造一個京東零售!
在 2019 年度京東零售表彰大會上,京東零售集團 CEO 徐雷公佈了這一決定。可以說,這是一次京東集團層面的決心變革。
不過,對擅長“五環內”生意經的京東而言,“下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弄不好還會導致水土不服。
下沉新興市場做的是“接地氣生意”,價效比當道,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性更高。另外,由於三四線城市的慢生活狀態,消費者對部分商品品類更注重面對面挑選,例如電器、電子產品等。
針對於此,京東制定了一系列計劃舉措,簡而概之,即“打出一套線上組合拳,撒開一張線下佈局網”。
線上主要依託京東主站和京喜。
2019 年 9 月,“京喜”上線。與拼多多類似,京喜以拼購業務為基礎,藉以微信等社交平臺,刺激使用者多級分享裂變。不過,京喜的選品獨立於京東主站之外。
幾個月後,京東再次加碼,推出京東極速版。透過大資料瞭解下沉使用者需求,精選出低價優質商品“特供”給使用者,並透過簽到、抽獎、做任務領金幣等互動方式迎合下沉使用者偏好。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觸及下沉市場使用者,促進拉新效果,京東看上了另一個下沉使用者流量窪地——快手。
5 月 27 日,京東與快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共同打造短影片直播電商新生態;快手使用者能夠在快手小店直接購買京東自營商品,享受京東的配送、售後服務。
線下場景則是以專賣店為主。
除了依託原本已開設的京東電腦數碼專賣店和京東家電專賣店外,京東還在今年 4 月收購了線下連鎖企業五星電器,計劃透過打造京東體驗店和萬鎮通鄉鎮店,覆蓋全國縣級及重點區域鄉鎮市場。
線下門店扮演著京東與下沉市場消費者的粘合劑角色,但這種粘性夠不夠強,還得著眼於服務。在專賣店之外,京東多加了一層保障——物流;而這正好符合線下專賣店商品品類的配送需求。
在去年 8 月,京東物流就啟動了“千縣萬鎮 24 小時達”計劃,將商品倉儲部署在低線城市,透過物流進一步聯通各個線下門店據點,提升配送效率。
透過線上線下結合,從京東財報業績來看,京東的下鄉之路,走通了。
今年的 618 購物節可以說是京東表現最好的一年,京東的業績非常地出色。
徐雷在 Q2 財報電話會議中如是說道。言語之間,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從第二季度的財報業績來看,京東不僅營收表現出色,且一改以往使用者增長疲態,單季度使用者增長也創下 11 個季度新高,新增 3000 萬,同比增長 29.9%。
徐雷認為,這離不開上半年低線市場取得的進展,尤其是京喜和京東極速版的拉新。
顯然,在下沉半場這一新開發地上,京東已嚐到了甜頭。而京東下鄉的步伐,還在繼續。
據負責京東集團戰略規劃部下沉規劃的唐晨判斷,中國是一個”葫蘆型“社會,下沉市場是基數更大的下葫蘆,下沉市場有差不多 9 億人,佔全國的 66%,GDP 佔比接近 50%。他認為,這一格局在未來 5~10 年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同時,徐雷也明確表示,下半年,京東將進一步佈局下沉新興市場和產業帶、為產業帶賦能,包括數字化的賦能、工廠商品的生產和開發等。
拼多多進城與京東的下沉路線完全相反,原本就在下沉市場深耕的拼多多則是將觸角伸向了一二線城市。
我們吸引的是追求高性價比的人群,他會買一個愛馬仕的包,也會用 9.9 元買一箱芒果,這與他的消費能力沒有關係。傳統公司才用一線、二線、三線來劃分人,拼多多滿足的是一個人的很多面。
這是黃崢對拼多多的思考。
拼多多起家於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並依託該市場的巨大紅利三年實現 IPO,五年突破萬億 GMV。但這並未達到黃崢對拼多多的期望,對於想成為滿足多面使用者的拼多多,一二線城市是必須要拿下的缺口。
不過,拼多多入局尚晚。一二線城市的商業市場份額早已被京東、阿里瓜分殆盡,“後來者”拼多多想要在其中撕開一道口子,實非易事。
再者,由於拼多多主攻下沉市場,平臺商品品牌雜亂且較低端,甚至在早期發展中出現過”假貨“、”高仿“等負面事件,這對品控要求較高的一二線消費者而言,拼多多的初印象並不加分。
“小鎮青年”拼多多要進城,必須改頭換面。
針對假冒偽劣產品,拼多多展開了“雙打活動”,強制關閉不符規定的店鋪商家,攔截商品連結並下架不良商品。
洗清不乾淨品牌形象之後,拼多多的下一步,是換裝,改變其銷售低質低價商品的品牌形象。在這一過程中,拼多多進行了兩大動作——百億補貼和新品牌計劃。
先看百億補貼,這其實延續的依然是拼多多高性價比的打法,意在透過價格優勢突進高階市場。
2019 年 6 月,拼多多宣佈推行“百億補貼”的策略,對高階品牌類進行成本價之外的補貼,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
為了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度,拼多多為“百億補貼”策略加上了三道保駕護航的通令——100% 正品、優選品牌以及售後無憂。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拼多多用燒錢的方式對品牌商品進行補貼,但大多是渠道鏈條中的商家在賣貨,而並非品牌官方入駐平臺。例如,近期掀起一陣輿論波瀾的特斯拉、低價 iPhone 等,且這些品牌方均公開表示過拼多多並不屬於授權經銷商。
不過,無論是燒錢補貼,還是蹭品牌熱度,搭上品牌效應的便車,拼多多都是其中獲利者。
"百億補貼"策略實行後的首個季度,其補貼入口的日活使用者突破 1 億,且該季度的活躍買家數創下了拼多多上市以來單季度的最大增長。作為對比,實行百億補貼策略的上一季度中,拼多多年活躍使用者僅新增 2480 萬人,為拼多多歷史最低記錄。
基於百億補貼帶來的”真香“反應,網友對拼多多的評價也從“拼夕夕”升級為“拼爹爹”。不難看出,百億補貼不僅觸達了頭部城市的潛在使用者,也提升了使用者對拼多多平臺的接受度和信任度。
再看新品牌計劃。
拼多多想要上攻一二線城市,僅靠補貼只能換來一時的流量,使用者粘性不足。再加上官方品牌早已選好了電商銷售渠道——服裝品類已被天貓收入麾下;京東則牢牢佔據著數碼家電知名品牌。
於是,拼多多將目光聚焦於具有生產能力卻無品牌的製造企業。拼多多利用自身的流量和資料積累,幫助這些中小企業以較低成本對接拼多多平臺消費者的需求,透過 C2M (使用者直連製造)的方式,扶持它們創立自己的新品牌。
從短期效應來看,拼多多能夠享受新品牌帶來的附加效果,洗脫只賣低端產品的印象。從長遠角度而言,與供應商的合作能夠讓拼多多搶佔供應鏈,為長遠電商之爭打下基礎。
新品牌計劃推出半年後,有超過 6000 家制造企業向拼多多遞交了申請,近 500 家企業和品牌方參與了試點工程。
截至目前,百億補貼和新品牌計劃還在持續進行著。
京東 & 拼多多,終有一戰無論是京東大舉直進低線市場,還是拼多多拼命擠進頭部城市,京東和拼多多之間,終會在兩個市場中頻頻相遇。
而無論在哪一市場,電商之爭終究要落到使用者流量之爭。
作為低線市場的較早一批掘金者,拼多多已收穫了 6.83 億使用者數量,超越京東成為第二大電商平臺。不過,拼多多畢竟是新生力量,無論在生態,還是在供應鏈上,遠不能與京東阿里比擬。
並且,透過低價收割的使用者流量存在著不穩定性,平臺與使用者之間的粘性不足;這也是拼多多屢次在財報中強調需要補課的重點。
對於京東,雖然資歷深厚,但卻被拼多多在短時間內輕易趕超,側面反映著經營問題。儘管目前已大舉進入低線市場,但要在下沉市場存量空間之外,截流拼多多使用者,還任重道遠。
隨著京東下鄉、拼多多進城,未來電商平臺的使用者流量爭奪戰將更趨於白熱化,主場攻守的判斷也將變得模糊。
京東與拼多多像是分佈在座標南北極的兩端,前者向下,後者向上,終有相遇之時。待到那時,兵刃相接的較量之下,誰能勝出,還看今日功夫。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