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與國際的前沿科技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在飛機領域中,飛機的發動機一直是我國重點攻克的目標。從近幾年來看,儘管國產的航空發動機已經問世,但是由於技術原因,仍然沒有能夠實現量產,這就導致了我國的航空發動機仍然處於受制於人的局面。
中俄合作大飛機專案正是由於我國缺乏飛機研發的關鍵技術,所以也急需在國際上尋求合作。在2016年的時候,我國商運用飛機公司與俄羅斯航空公司共同簽署了專案合資合同,這也奠定了未來中俄大飛機合作專案的基礎。一直到2018年,我國和俄羅斯確定了CR929遠端寬體客機的合作專案。
據瞭解,CR929大型客機的航程設定在12,000公里,根據研製的經驗,從專案的啟動到實現大型飛機的首飛,一共需要經歷7年的時間,到實現產品的交付需要10年時間左右。然而近期負責CR929專案的俄方公司總經理拉維爾.哈基莫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原本在2025年可以交付的CR929客機將被延長3-4年,這樣一來,該客機整個研發週期或將超過十年。
專案延期的原因在此次合作中,兩國也是各取所需。我國希望能夠獲得俄羅斯的技術支援,而對方也希望我國能夠提供經濟援助。然而在研發的過程中,我國想要獲得飛機的關鍵技術,然而俄羅斯方面並不願意向我國提供。這也是導致這次專案延期的根本性原因。
俄羅斯不願意分享技術的關鍵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一方面該國想要在這次客機實現量產後,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那麼就離不開我國的龐大市場,所以俄羅斯希望能夠獲得我國的支援。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的工業基礎比較完善,俄羅斯也希望能夠在我國的工廠實現量產,這樣也可以降低飛機的生產成本,獲得巨大的利益。所以,俄羅斯想要控制關鍵技術,以此來讓其處於專案的主導地位。
儘管中俄兩國近年來合作廣泛,雙方關係也越來越深入,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在飛機研發上,對方能夠完全提供技術支援。所以想要獲得主導地位,我國還得靠自己,在大飛機專案上,我國的研究團隊需要自力更生,攻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