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傳軟銀試圖出售ARM,或試圖讓ARM在美國上市。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孫正義投資失敗。孫正義近年的投資手筆過於闊綽,雖然不乏慧眼識珠,但虧得一沓糊塗的投資更多。以孫正義在2017年成立的願景基金來說,願景基金一期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在之後的三年裡共投資了88家公司,總價值為696億美元。其中,一半左右的資產投資於7家公司,其中三家是網約車公司,一家是酒店業務,還有共享辦公空間提供商WeWork。從結果上看,上述投資並不明智,在一個財年裡,Uber損失52億美元,WeWork損失46億美元,其他投資損失75億美元。根據日本軟銀髮布的2019財年財報,2019財年營業虧損達到1.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29億元)。正是因為投資損失巨大,前不久,軟銀出售了價值22億美元阿里股份用來填坑。本次軟銀意圖出售ARM,也是希望用ARM來填坑。
二是ARM的投資回報比不高。由於軟銀收購ARM的時候以2155億元人民幣(溢價43%)收購,而ARM公司體量有限,雖然用利潤/員工數的比值非常可觀,但從絕對營業收入和總利潤來說無法與英特爾相比,而且ARM賣授權的商業模式屬於細水長流這種型別的,這使得軟銀的投資需要至少60年才能收回成本。但現在軟銀顯然無法等這麼久,將ARM出售,或是在美國上市都是軟銀急於套現的表現。
對於收購ARM,韓國時報報道,三星必須加入購併競賽。也有外媒報道蘋果是ARM的潛在買家。而且蘋果和三星都非常有錢,具備收購ARM的財力。不過,目前為止,三星和蘋果都沒有公開表態願意收購。
由於ARM賣授權的商業模式,三星、蘋果這類巨頭收購ARM對ARM來說並非好事。因為ARM之所以能夠被蘋果、三星、H等大廠青睞,主要就是因為ARM相對於這些大廠而言處於一個比較中立的位置。一旦ARM成為三星或蘋果的全資子公司,那麼,其他廠商必然會有所憂慮,必然會找備胎,比如選擇RISC-V,這樣反而會使ARM從一個比較開放的商業模式,走向相對封閉的商業模式。因此,對於ARM自身的發展而言,最好是被非ICT行業的資本財團收購比較合適。
就中國而言,能夠收購ARM當然是好事,但這種事情想都不用想。早在數年前,歐美就對中資收購西方科技公司高度警惕,比如當年收購德國愛斯強公司,就被奧巴馬動用總統特權否決,收購萊迪斯也無疾而終,紫光全球收購也是阻力重重,最後也是選擇挖人組建團隊自主研發。此前,中資基金收購Imagination時,也是把MIPS剝離出售給美國公司Wave computer。
從實踐上看,連逐漸走下坡路的MIPS都無法全資收購,如今在移動端如日中天的ARM就更沒有可能買的到了。
7月15日,路透社援引4位知情人士的說法,稱ARM決定提升部分客戶的授權費用,將使一些客戶的整體授權成本提升到4倍。
鐵流認為,就ARM自身的意願來看,顯然是更希望維護過去長期以來的商業模式的,ARM如今這種提升授權費的做法,很可能是軟銀施壓的結果。軟銀在暫時找不到接盤俠,又沒能在美國上市的情況下,希望ARM能夠成為現金奶牛,授權費提升4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對於軟銀和ARM的這些做法,
最近,日本政府拿出574億日元補貼,著手將工廠遷出中國。目前,已經有57家日本企業準備撤離中國市場,其中,有30多家企業決定將生產轉移到越南、緬甸、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這說明日本是和美國保持一致步調的,我們不能對日本企業抱過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