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吳永久
近日,手握蘋果和華為兩大客戶的立訊精密(002475,SZ),總市值已超過3100億元,超越海康威視,成為中小板市值新冠軍。自公司2010年上市至2019年末,公司的收入水平從10.11億元增至625.2億元;淨利潤從1.16億元增長至47.14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聯結器龍頭企業。
而憑藉著立訊精密節節拔高的業績和股價,公司董事長王來春在過去一年身家也相應水漲船高,暴漲207%,達到580億元。與其他女企業家相比,王來春行事非常低調,但從富士康首批流水線上的女工到目前掌舵3000多億市值的立訊精密,她的經歷有著更多白手起家的傳奇色彩,同時也備受外界關注。
王來春的成功,除了充分受益高階聯結器製造業往中國轉移的大勢,但更多的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和抓住機遇,站上了蘋果與富士康這樣的“巨人肩膀”。不過,通訊技術的更替往往催生行業洗牌。諾基亞是2G時代的王者,而3G時代,以蘋果為代表的智慧手機開始崛起;在3G向4G切換的過程中,當年“中華酷聯”如今只剩華為一家獨大,這次的5G也勢必帶來3C產業的激變,立訊精密未來究竟能走多遠呢?
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在政策的支援下,憑藉土地、人工成本低等優勢,深圳享受著“三來一補”加工製造的紅利,勞動密集型企業持續湧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至今還能讓人感受到那個沸騰的年代,在此背景下,催生出王石、郭臺銘等敢拼敢闖的企業家。
1988年,富士康從廣東澄海、潮州、豐順等地招來首批150名員工,其中,來自澄海的21歲農家姑娘王來春便成為富士康旗下“海洋電子接外掛廠”的一員。在富士康,王來春一干就是10多年,從最底層的流水線開始,憑藉吃苦耐勞的精神,一步一步走上了 “課長”崗位。
她常說的一句話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9年,32歲的王來春在積累了眾多人脈、資源以及先進管理方式後,從富士康離職,和哥哥王來勝搭檔,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但做的還是她最熟悉的代工業務。
雖然公司業務基本與老東家富士康類似,但出人意料的是,富士康和郭臺銘反而給了她很大的支援,從富士康源源而來的訂單,是立訊精密早期快速發展壯大的關鍵。在多年後立訊精密上市提交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2007年至2009年,公司向富士康銷售產品的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7.73%、56.46%、45.38%,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客戶。
王來春為何能得到富士康的大力支援,原因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王來春的創業很成功。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王來春的身家高達23億。曾經的打工妹徹底改頭換面,成為了中國富豪榜的其中一員。但在富士康的日子給王來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離開已長達20多年,王來春的身上也能展現出富士康文化的烙印,她認為,自己從富士康學習到了很多。
2010年剛上市時,立訊精密的業務線較為簡單,主要是生產電腦聯結器產品,服務於聯想、同方等品牌廠商以及富士康、偉創力等EMS廠商。2010年,公司的營收只有10.11億元,對應的淨利潤為1.16億元,不過,發展至2019年,公司營收上升為625.2億元,利潤也相應上漲至47.14億元。9年時間,立訊精密的營收、利潤分別增長了60倍、40倍,除了大客戶蘋果外,主要客戶還包括華為、聯想、惠普、戴爾、微軟、谷歌、亞馬遜等知名企業,成為國內電子行業精密製造的龍頭企業。而從股價漲幅來看,2010年上市以來則上漲了46倍。
華南地區的代加工廠多如牛毛,為什麼立訊精密能脫穎而出呢?事實上,這與上市後立訊精密不斷透過併購、參股、新設的方式進行縱向垂直整合與橫向業務拓展有關。
其中,有兩筆併購意義非凡。2010年末,立訊精密收購博碩科技(江西)有限公司75%的股權,完善了線束加工和接單能力,並進入消費電子領域;2011年,公司收購崑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60%的股權,順利切入蘋果電腦筆記本產業鏈。
立訊精密的頻繁併購還在繼續。2012年,立訊精密參與定增入股臺灣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實Type-C聯結器市場,並同時完成對珠海雙贏柔軟電路有限公司的收購,切入FPC領域;2013年,立訊精密的版圖進一步擴大,公司取得了 iPhone lighting線、iPad lighting線和 Macbook電源線訂單;2014 年,公司完成對豐島電子科技(蘇州)的收購,進入熱門的可穿戴領域,並在當年獲得 Apple Watch無線充電模組獨家訂單。
不過,將立訊精密推向高點的還是公司對聲學領域的佈局。2016年,立訊精密投資並控股美特科技(蘇州)有限公司;2017年初,立訊精密先後透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東莞立訊拿下了惠州美律及上海美律51%股權。自此,立訊精密切入聲學領域,這為立訊精密拿下AirPods的訂單奠定了基礎,而日後風靡全球的AirPods也為公司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2016年9月,iPhone7釋出,在為數不多的創新中,取消 3.5mm耳機介面改用lighting介面,並推出無線耳機AirPods是釋出會上最大的亮點。蘋果原計劃於2016年10月底上市AirPods,但經過兩個月的跳票後,最終於2016年年底才上市,並且AirPods上市後一直供不應求。
AirPod的生產工藝並不簡單:一對耳機以及充電裝置共有28 個主要元件以及數百個元器件,耳機內集成了6顆感測器,精密程度高,模組整合難度較大。起初,Airpods 的生產組裝廠為英業達,但其製造良率和擴產意願始終不佳,隨後蘋果的訂單逐步向立訊精密轉移。在經歷產能爬坡後,2017年底,AirPods訂單的交貨時間已經縮短到不到3天。
Airpods的大量代工標誌著立訊精密在高複雜度和精度的智慧硬體製造、規模生產上的實力,也讓立訊精密實現從零部件到整機代工的突破。2017年年底,蘋果CEO蒂姆·庫克訪華,立訊精密成為其參觀的供應商之一。他在微博上發文稱,“立訊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製造。”而王春來則表示,“能與鳳凰同飛的必是俊鳥。”
身為蘋果核心供應鏈的好處不言而喻,不僅能分享蘋果帶來的紅利,還能形成良好的廣告效應,但眾所周知,蘋果對供應鏈產品的品質要求非常之高。據一位跟王來春有過溝通的人士透露,王來春曾坦言,(為蘋果產生)說沒壓力是假的,我們要默默把自己的產品做好。
事實上,作為草根出身的民營企業家,王來春在創業時期嚐盡了艱辛,即便成為了富豪,大事小事依然事必躬親一把抓。“底下的高管都很怕她,很多東西管得很細緻。”此外,王來春把富士康的管理經驗帶進了立訊,堅持標準化和自動化的生產,嚴格管控品質。“如果產品出現問題,會追根究底。”上述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對於立訊精密的發展歷程,礪石商業評論創始人劉學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有三個核心邏輯,第一,公司創業初期富士康給了穩定的大訂單和資源;第二,立訊精密一直在做一個科技公司應該去做的東西——投入研發,追求生產品質、滿足高標準廠商的要求;第三,採取兼併收購的手段開啟公司成長的天花板。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分析師則表示,立訊精密的成長曆程跟富士康很像,都是從聯結器起家,後續開始做一些零部件,慢慢走到給蘋果做組裝(AirPods)。而公司最近股價漲得好、市值高,或許與公司將切入組裝有關。
日前,有訊息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蘋果建議立訊精密對iPhone、MacBook金屬外殼提供商可成科技實施重大投資。但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仍未確定到底誰會投資可成科技,除了立訊精密,藍思科技也在談,因為機殼的單價比較高,兩家公司都想做。”
另外,分析師還指出,立訊精密一路發展壯大的手段有可取之處。“首先,雖然上市後公司進行了頻繁的收購,但由於不涉及上市公司之間的收購,所以價格較為合理、併購的風險也比較低。同時,收購的公司幾乎都圍繞在蘋果產業鏈上,較為聚焦,立訊算是蘋果不錯的合作伙伴。”
在專注消費電子領域的同時,王來春還透過各項收購進行橫向的業務拓展,意圖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全方位連線方案提供商,實現一站式的服務。其中,立訊精密瞄準的其他領域分別為汽車電子和通訊。
2012年和2013年,立訊精密分別透過收購福建源光電裝55%股權與德國SUK 100%股權佈局汽車相關業務。但截至目前,相對於消費電子業務而言,當前立訊精密的汽車業務體量還比較小,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元件收入為23.61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為3.78%。
繼汽車電子後,通訊也有望成為立訊精密的下一個增長點。2016年至2019年,公司通訊互聯產品及精密元件營業收入分別為10.55億元、16.55億元、21.52億元以及22.37億元,業務收入數額逐年增大。
近年來,立訊精密的業績漲幅堪稱波瀾壯闊,而其業務在保持蘋果供應鏈優勢地位的同時,也從單一的聯結器,多元化發展為射頻天線、聲學、無線充電、馬達、藍芽耳機等零元件、模組與配件類產品,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電腦及周邊、通訊、汽車及醫療等領域,這也意味著立訊精密構建起較深的護城河。
但不容忽視的是,立訊精密多元化戰略反而加深了對大客戶(蘋果)的依賴。根據近年來的財報顯示,2016年~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額佔比分別為56.6%,60.5%,68.4%,以及77.04%,其中,第一大客戶銷售額佔年度銷售總額比例從2016年的33.18%一路上漲至2019年的55.43%,顯示大客戶出貨增量對公司營收增速產生巨大貢獻。
對此,立訊精密在2019年年報中也談及客戶相對集中的風險。“目前,公司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並且短期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領域。若重要客戶發生嚴重的經營問題,公司也將面臨一定的經營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立訊精密管理層如何看待未來公司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與立訊精密董秘辦取得聯絡併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能收到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