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何以用4年建成世界最大拱壩水電站

香港《南華早報》3月16日文章,原題為“中國如何僅用4年就建成世界最大的拱壩水電站?”當中國最新的水電站在7月建成後,其發電量將是美國胡佛大壩的16倍。

白鶴灘大壩高近300米,由800多萬立方米混凝土建成,聳立在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上。它將為2000多公里外東部沿海的江蘇等省份的住宅、辦公樓和工廠提供電力。

但即便是在基礎設施快速建設是常態的中國,白鶴灘大壩的建設之快也令專家們吃驚。雖然遇到許多土木工程方面的難題,包括地形險峻和位置偏遠,但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前後只用了4年時間。

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鄧建輝(音)表示:“在我看來,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具挑戰性的水電工程。”

相比之下,高度較低、位置更便於施工的三峽大壩,從1998年開始澆築水泥到竣工,歷時8年。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工程,白鶴灘位居第二。但後者為適應深峽地形,拱形結構更為複雜。鄧說:“自建設三峽水電站以來,中國的大壩建設取得了很多進展。白鶴灘是最新的,也可能是最好的例子。”

這座耗資1700億元人民幣的水電站將於7月1日開始發電,多年平均發電量將超620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00萬噸。這有助於中國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目標。

據專案團隊介紹,白鶴灘專案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大量應用了人工智慧技術。從現場施工人員到工程師、質檢員和高階管理人員,幾乎所有工作人員都被一個每天都會變得更聰明的人工智慧系統管理著。

過去,決策完全靠專案經理,但即使是最有經驗和勤奮的經理也無法處理一天24小時不斷流入的資訊。例如,協調整個工地上的數千輛卡車,即使是最優秀的管理人員也無法完成這項任務。

在人的控制下,過多的卡車駛入一個水泥澆築工地,可能會導致排隊的隊伍過長,拖慢施工進度。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人工智慧利用衛星定位和4G網路來告訴每個司機該去哪裡,什麼時候去。

施工過程中會出現裂縫,而裂縫是大壩(建設中)最糟糕的事情之一。當水泥遇到水時,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如果大壩不同部位的溫度不同,就會出現裂縫。據介紹,得益於人工智慧對水泥攪拌、澆築、冷卻等環節的精準控制,質檢員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一位清華大學水電專家表示,人工智慧在大壩建設中的應用是大勢所趨,但不能誇大該技術的重要性。“人的因素仍然是第一位。智慧機器可能會提高效率,但它無法取代人類的勤奮工作。”(作者Stephen Chen,喬恆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77 字。

轉載請註明: 港媒:中國何以用4年建成世界最大拱壩水電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