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10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疫苗本可以挽救美國人的生命 副題:美中貿易戰的最大代價是應對新冠疫情缺乏合作 特朗普總統對華貿易戰的批評者強調,貿易戰導致了更高的消費品價格、昂貴的美國農民救助和相互之間的惡感。這些觀點都是正確的,但不算深刻。其實,貿易戰最大的代價——以失去的生命、持續的商業不確定性和更長的經濟衰退來衡量——是美中兩國在疫苗和其他生物醫學進步方面缺乏合作。
從美國方面來看,進一步開展臨床試驗和其他研究之前,人們不可能知道哪種用於新冠肺炎的疫苗最安全有效。這種情況下,聯邦政府不得不提前購買了7種疫苗。理想的情況是,其中至少應該包括一種中國疫苗,但實際上沒有。
顯然,鑑於本屆政府的言論,使用中國疫苗在政治上會很難。你不能把它稱為“中國病毒”,然後告訴美國人他們應該打一種中國疫苗。所以,特朗普政府沒有去努力與中國達成疫苗共享協議。
早期,一些美國觀察家甚至對中國的疫苗研發嗤之以鼻。但迄今為止,中國的疫苗研製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的進展是所有國家中最快的,中國研發的疫苗中目前有4種處於三期臨床試驗。
最終結果還沒有出來,但來自巴西的資料顯示,北京科興生物製品公司的疫苗很可能是安全的。阿聯酋也正在對中國另一款新冠滅活疫苗進行三期試驗,預計很快就會有結果,中國自己也在積極進行疫苗測試。醫學雜誌《柳葉刀》最近刊登的一篇論文稱結果“有希望”,也足夠安全。
中國憑藉其廣泛的資訊收集能力,正在有效地公開進行三期試驗,而且速度加快。無論你是否同意這一政策,美國人原則上都能受益,因為是中國承擔了所有的風險併產生了資訊。
平心而論,即使特朗普不是總統,沒有貿易戰,也不能保證美國就能與中國達成疫苗協議。但中國人非常積極地在國外進行疫苗預售,往往也是試圖獲得地緣政治上的讓步。中國剛剛簽署了疫苗共享多邊方案“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而美國仍未加入。
美國不應以國際讓步來換取對中國疫苗的要求。但中國很有可能對現金交易持開放態度。中國也可以獲得購買部分美國疫苗的權利,從而降低雙方的風險,這可以是一種互保合同。
如果美國到頭來需要中國的疫苗,那大概可以說是一次令人慚愧的宣傳失敗。但是,考慮到新冠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能夠用上有用的疫苗,丟點臉只是一個小代價。
中國成為生物醫學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其速度之快超出多數人意料。與中國的貿易不僅僅是蘋果手機、大豆和超市的塑膠玩具。如今,這也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作者泰勒·科文,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