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網際網路收單+就近實體店出貨收款”推動產業升級

由 華愛利 釋出於 科技

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開始進入到新階段,尋求建構於網際網路之上的全新方法與技術,挖掘網際網路新的增長點,才是真正讓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帶入到客觀和理性的發展階段的關鍵所在。

以“中臺”取代“平臺”,並尋求更多新的發展新突破,才是網際網路行業真正告別傳統,進入新階段的關鍵所在。

《品牌農產品超市》作為“網際網路收單+就近實體店出貨收款”的首個示範案例,已透過《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專家組的稽核,入編《“十三五”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典型做法與新技術新產品產業化案例彙編》。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及企業示範目向全社會公佈,同時列入國家級平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資訊聚合傳播平臺》產業叢集專案庫和領軍企業專案庫,為其他行業的產業升級提供一個可參考的樣版,其新思路,新方法與新模式就有機會為全部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背景

在農產品領域,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網路,造成產供銷矛盾突出,給“產”帶來了較大風險。

各省市高度重視農產品公共營銷工作,積極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創新農產品經營機制。

在“網際網路+農業”創新方面,目前各地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商或直播直銷及各大電商平臺渠道,這類B2C或看似B2B的模式,由於產品缺乏標準、供應鏈能力不足,加上產品量小利薄,各平臺的流量成本高等問題,實質上並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農產品附加值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礎環節,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

作為食品鏈條的源頭,亟需形成優質品牌,打造老百姓放心品牌。優質品牌的形成需要源頭生產企業有品牌意識、有規模,也需要政府部門的監督、引導,更重要的是需要正確模式的平臺助力。

以流量帶動銷量的電商平臺僅僅是商品撮合交易的中介平臺,為“商品名稱時代”的舊產物,僅適合於“商品名稱時代”的商品流通,由於天生缺乏利於培育品牌的基因,在農產品品牌化之路上水土不服也是必然的。

短期來看,電商巨頭可以憑藉它們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積累獲得一些發展。

如果僅僅只是基於尚未改變的農業元素進行簡單地撮合和中介,等到流量見頂,所謂的發展或許僅僅只是曇花一現。真正解決農業的困境,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新生態,需要全新思路與解決方案。

農業的特殊性,最終決定了我們不能用傳統方式對其進行改造,而是需要找到新的解決方案,才能真正解決農業當中那些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無法解決的痛點和難題。

網際網路收單+就近實體店出貨收款模式的《品牌農產品超市》新零售平臺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何為《品牌農產品超市》?

《品牌農產品超市》不是一個普通的網際網路平臺,準確來說是一個功能強大的中臺系統,與撮合交易的電商平臺有本質上的區別。

(一)《品牌農產品超市》從源頭上開始品牌化,專案命名就是一個“品牌俱樂部”。

上行端無縫對接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縣級農產品產業化運營主體”,透過與各地縣級農產品品牌運營主體的合作,實現了農產品標準化,讓原本小、散、亂、毫無競爭力和附加值的農產品有了新的標籤和意義。

(二)農產品品牌化才能解決農產品附加值低及解決食品安全信用等問題,已成了各界人士的共識。

但是,拋開銷量去談品牌是不切實際的。

沒有品牌的銷量是曇花一現,沒有銷量的品牌是空中樓閣,品牌銷量齊頭均衡發展才能成就農產品的品牌之路。

當下各種植基地、企業,平臺及單位等各自為戰,重複投資,浪費資源不說,各平臺的流量之爭也會波及傷害農產品品牌建設,讓尚待培育打造的農產品品牌淪為各平臺流量的犧牲品。

因此,彙集各方優勢資源,合力形成一個產、供、銷一體化平臺是非常有必要的。

《品牌農產品超市》 脫困於傳統電商模式的流量之爭,所以它能透過網際網路收單+就近實體店出貨收款模式,為商家增加訂單;低門檻能讓更多商家入駐運營;

平臺方參與了建設及整合的區域倉儲(大B端),大B端透過大宗訂單從產地品牌運營主體(M端)補充庫存,再由大B端從本地倉庫庫存給本地端商家(小b端)供貨;

消費者下訂單後,平臺透過大資料演算法匹配到就近的專賣店進行出貨收款、售後等服務;

大B端及小b端各司其職,合力組成高效的下行流通鏈。細分大B、小b,不僅降低採購成本及物流運輸成本,還提升了產品的流通效率,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眾多的小b端透過專屬後臺生成各自專屬的子平臺在私域流量中推廣宣傳,為產品帶來巨量的曝光。

結合平臺後臺系統的資料,引導金融行業真正迴歸到產業本身,更好地發揮“毛細血管”的重要作用。

(三)透明、良好的價格體系是優秀品牌生長的土壤,才能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廣並維護品牌,也讓消費者買得放心。

平臺的產品由各地品牌運營主體(M端)透過平臺方開放的專屬管理後臺,自主管理維護及商品零售定價。

透明統一的價格體系惠及產,供、銷及C端各方,讓《品牌農產品超市》得到長久穩定的發展。

(四)《品牌農產品超市》有自我造血功能,平臺建設方參與供應鏈倉儲(大B端)的建設及整合,在大B端大宗訂貨行為降低的成本中收取一小部分費用,作為平臺運營費用,讓平臺能持續為供、需雙端提供優質的服務。

《品牌農產品超市》社會效益及中遠期規劃

1、上行端平臺方零費用為各地的品牌運營主體(M端)服務,切實讓農民及種植戶收益最大化。

2、下行端平臺方低門檻,無成本給小b端入駐使用,實現大眾創業,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網際網路+的紅利。

3、《品牌農產品超市》開業後,預計3-5年內即可實現帶來超過1千億的年銷售額;為全國各地培育3000個以上的地標性農產品品牌;為全國各地創造數十萬個創業機會,帶動就業崗位是百萬級別的數量。

無論是哪一種商業模式,只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開源、開放和共享,才能走得長遠。

《品牌農產品超市》透過免費、幫扶、賦能等手段讓儘可能多的元素加入到自身的生態系統當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開源、開放和共享。

最終,讓更多的企業與個人參與經營,分享市場紅利,讓商業迴歸“買賣+就業”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