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每日優鮮難捨“第一光環”?

由 哈愛朵 釋出於 科技

公眾號 | itlaoyou-com

 來源 | 地歌網

作者|米海哲  吳昊


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28歲成為聯想高管,隨後轉戰農業,33歲時創辦了每日優鮮,公司剛一成立,他就開始思考生鮮行業的終局。


如果不出意外,徐正將離這個夢想更近一步。


上個月有媒體報道稱,每日優鮮已經秘密提交招股書,最快6月中下旬正式公開交表,募資規模預計為5到10億美元。


自成立以來,每日優鮮至少完成了11輪融資,資方當中既有騰訊這類網際網路巨頭,也有青島國信這樣的國資股東。


股東們一輪輪注資下,每日優鮮一度是生鮮電商行業的領頭羊。


但在去年,受疫情影響,生鮮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爆發期。美團、阿里、滴滴、拼多多等巨頭,紛紛殺入社群團購賽道,另一家前置倉平臺叮咚買菜也斬獲了7億美元融資。


生鮮電商賽道百舸爭流,每日優鮮的“第一光環”還能繼續維繫嗎?


前置倉“開創者”


2020年,疫情催生了國內生鮮賽道的爆發,美菜、錢大媽、百果園、每日優鮮等生鮮企業,紛紛傳出IPO訊息。


這之中,去年12月獲得青島國信、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等20億元投資的每日優鮮,投前估值已經達到30億美元。


因此,每日優鮮加入衝刺“生鮮第一股”的大軍,也不意外。


自成立以來,每日優鮮已經獲得了11輪融資,股東包含騰訊、光信、中金等,其也貴為前置倉模式的“開創者”。


早在2013年,徐正、曾斌兩人就從聯想佳沃雙雙離職,投身生鮮賽道。


進軍農業,徐正並非只是一腔孤勇。一方面,農業賽道足夠大、而且“足夠長”,符合徐正的目標。另一方面,徐正在聯想佳沃擔任總經理期間,就已經對種植、施肥、修剪、採摘等工作樣樣精通。


每日優鮮成立後,徐正便開始著手,驗證前置倉模式的可行性。


所謂前置倉,是利用產地直採方式,在主要城市建立“城市分選中心 + 社群前置倉”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使用者透過手機下單後,最快30分鐘內送達。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優鮮首批種子使用者,都是透過徐正等高管層透過“殺熟”招攬來的,“我開了一個小服務號,從賣點水果開始,請大家多多支援。”


服務號開通一個月,每日優鮮的客戶數便達到1000人。此後,徐正及團隊又推出拉新激勵活動,“老使用者介紹2個新客戶,就能獲得88元儲值卡。”


於是,還未進行大規模宣傳的每日優鮮,社群使用者在2個月內便突破1萬人。


初步驗證前置倉模式的可行性之後,2016年3月,每日優鮮App同步上線。隨後,每日優鮮進軍山東、河北等省。


2017年時,每日優鮮估值就超過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業。而到去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每日優鮮的發展更是按下“加速鍵”。


疫情期間,生鮮到家訂單量大幅增長。資料顯示,去年除夕至初六,每日優鮮小程式的訂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09%,實收交易額增長465%。每日優鮮CFO王珺也在接受採訪時稱,“疫情讓生鮮線上滲透率加速推進了兩年。”


截至目前,每日優鮮在全國擁有超過1500個前置倉,SKU超過3500個,前置倉週轉平均週期可達到1.5天,生鮮損耗率不到1%。


但與此同時,每日優鮮也面臨諸多挑戰。


內憂外患


每日優鮮上市看似水到渠成,但這距離徐正所謂的“生鮮終局”,仍然相差甚遠。


生鮮行業雖然具有高頻、剛需的特點,但同時又面臨高損耗、對冷鏈物流要求高等特點。所以,一直以來,國內的生鮮電商滲透力偏低,消費習慣並不成熟。


而以每日優鮮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還面臨“規模不經濟”的難題。通俗說,前置倉平臺每進入一個城市後,從供應鏈到物流都需要重新搭建。


因此,大擴張中,前置倉往往很難盈利。


去年7月,王珺曾向媒體透露,每日優鮮已於2019年年底實現全面盈利,但每年依然需要超過8億美元的外部輸血,來滿足建設前置倉、研發等擴張需求。


疫情後,生鮮賽道火爆,每日優鮮又開啟新一輪大擴張,因此對資本輸血依賴嚴重。選擇此時上市,每日優鮮打通融資渠道已經勢在必行。


尤其是對手已經快馬加鞭的入局。


去年疫情之後,阿里旗下盒馬鮮生、美團旗下美團買菜都來勢洶洶,成為每日優鮮的勁敵。尤其盒馬、美團這樣的巨頭,既不缺錢,也敢燒錢,而且有更為強悍的流量獲取能力。


在看待市場競爭上,每日優鮮的COO孫原曾稱,“體量小的時候感受不深,但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感受會越來越深。因為生鮮一定也是網際網路巨頭的必爭之地,消費品的前一輪PK已經結束了,‘吃’可能是下一塊必爭之地。我們會有來自網際網路巨頭、線下傳統商超轉型的多方面競爭。”


另外,社群團購也風風火火殺入生鮮賽道,對“每日優鮮們”構成威脅。


去年6月起,滴滴、美團、拼多多等巨頭先後入局社群團購,截至目前,新三家都已經進入全國近千座城市。而且,在充分滲透下沉市場之後,社群團購正進入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


雖然前置倉模式更注重商品品質、配送效率;但在更低價的社群團購平臺面前,每日優鮮是否能擋住巨頭衝擊,現在還難以斷定結果。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日優鮮也在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據媒體報道,純粹的2C業務,已不再是每日優鮮計劃在IPO中呈現的最主要故事,“供應鏈”和“平臺化”將是其更希望傳達的亮點。


今年3月26日,每日優鮮第一次頗為正式地宣佈,將不再只限於做自營生鮮電商,而是要打造成“社群零售數字化平臺”,為社群零售板塊的商超、菜場和小店數字化賦能。


從2C轉向2B,每日優鮮的新故事能否俘獲資本市場的芳心,還難以斷言。但在整個生鮮賽道內,每日優鮮即使摘下“生鮮第一股”的桂冠,市場地位並不穩固。


因此,即使每日優鮮難捨曾經的“領頭羊”桂冠,但在巨頭全面入侵生鮮賽道之際,每日優鮮也很難保住這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