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訊息:蘋果部分MacBook與iPad延遲生產、蔚來汽車決定將合肥江淮汽車工廠的生產暫停5天、上汽大眾的部分車型開始停產、通用汽車將北美的減產計劃延長……目前,晶片短缺波及諸多產業,且愈演愈烈。
回顧這一輪晶片短缺潮,“黑天鵝”的羽翼掃過了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的每一個角落。要理清晶片短缺的來龍去脈,首先還要從晶片本身講起。
什麼是晶片?
晶片,是半導體元件產品的統稱,作為絕大多數電子裝置的核心組成部分,也被譽為“工業糧食”。
晶片的生產工序極為複雜且價格昂貴,從空白片到最後形成一塊完整的晶片,涉及上千道加工工藝。在備齊矽晶圓、光刻膠等材料後,還需要光刻、刻蝕等精密儀器,製造環節包括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裝測試、整機產品,據統計,晶片的平均生產週期達26周 。
一輛汽車所需要的晶片最多可達上百種,而一部手機通常包含近20種晶片,5G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推高了晶片的需求量——5G手機電源管理晶片用量是4G手機的2—3倍。
為何“芯”慌?
產業鏈如此綿長,全球化程度最高,影響半導體產業生產的因素也相應地更為廣泛。在這環環相扣的生產流程裡,任何一個意外都會導致整個產業鏈受到波及。
2020年,晶片生產遇到的第一隻“黑天鵝”是新冠疫情。受疫情影響,居家辦公、網課等“硬性”線上工作模式迅速推高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需求,有資料顯示膝上型電腦的銷售收增長達到近十年來的最高值,遠超出晶片製造商的預期水平。
需求增高,晶片製造商為什麼不迅速擴大產能?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此前表示,總體來看,全球晶片的整體產能仍大於需求,像現在產能很短缺的28nm,全球產能仍大於實際需求,只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或美中貿易紛爭而造成供給吃緊。
此外,在新冠病毒爆發初期銷量大幅削減的汽車製造商低估了銷售反彈的速度,儘管在去年年底試圖重新增加訂單,但此時晶片製造商已經轉投手機企業的懷抱。晶片製造商表示,長久以來,汽車業一直依靠 " 及時 " 供應鏈,在市場疲軟時迅速取消晶片訂單,在市場復甦時又要求提升產能,此次新冠疫情肺炎也“點火”了雙方間的長期矛盾,晶片製造商轉投消費類電子領域客戶的懷抱。
據媒體報道,某歐洲半導體制造商人士曾表示:“如果汽車製造商要求我們投資新產能,他們能否告訴我們誰將為下一輪經濟衰退中的閒置產能買單?”
2021年初,晶片製造商還接連遭受名為自然災害的“黑天鵝”們的“突襲”。
2月美國得州受暴風雪影響被迫大規模停電,奧斯汀附近的半導體工廠先後關閉,直接衝擊了包括三星電子、英飛凌、恩智浦等半導體企業。直到三月下旬,三星才恢復了正常生產。
瑞薩電子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汽車晶片供應商之一,2月中旬以來,日本福島縣附近海域發生地震,導致瑞薩的車用晶片晶圓廠受到波及。3月日本瑞薩發生火災,雖然過火面積僅500㎡,但由於裝置損壞嚴重,預計恢復週期在4—6個月。
嚴重缺水也會讓芯片面臨生產難題。近期臺灣正遭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而半導體產業尤其需要淡水,僅臺積電一家公司每天就要消耗淡水15.6萬噸。因此如果五月下旬季風雨不能正常到來,無疑會對半導體產業構成威脅。
一邊是迅速高漲的需求,一邊是扼緊的供應出口,再神通廣大的企業也無法及時拿到足夠的晶片了。
缺“芯”的一石几鳥
彭博社此前報道稱,所謂的蘋果、高通或英偉達晶片,實際上只是這些公司擁有半導體的設計師,負責晶片設計環節,而這些晶片最終是在代工廠裡生產的。因此晶片的“難產”無疑會給部分產業帶來麻煩。
據諮詢公司AlixPartners統計,今年的晶片短缺將使全球汽車行業的收入驟減超600億美元、晶片短缺使得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少生產67.2萬輛車,其中在中國會少生產25萬輛。
而不光是汽車行業,晶片短缺將導致從像蘋果手機和索尼遊戲機等電子裝置,到醫療裝置,再到技術和網路裝置的眾多產品的普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