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加把勁,今天這批貨要全部打包完,下午快遞車來了好出貨。”9月24日,在位於遵義市匯川區遵義v谷的遵義禾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打包車間裡,看著十幾名員工忙著給2萬餘個包裹打包的熱鬧場面,公司副總經理賀濤心裡總算放了心。
“現在的銷售情況已經恢復了,比起二三月份每天只有2000個包裹來說,已經增長了近10倍,連賬單都增厚了不少。”回想起疫情發生之初企業所遭受的“打擊”,賀濤說,“回血”很快了。
今年2月,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快遞行業遭遇到了不小的阻礙,依託快遞蓬勃發展的電商也面臨有貨無路的窘境。
“快遞延遲比較嚴重,甚至有的地方直接到不了,我們賣的幾乎都是遵義農特產品,保質期比較短,貨物積壓在倉庫裡,或者爛在路上,短短兩個月就損失了200多萬元。”賀濤說,公司從2015年組建以來,這樣的危機第一次遇到。
危機中育新機,賀濤同公司其他幾位股東商量後決定,特殊時期特殊應對,不僅更換了原來服務的快遞公司,把銷售線延長,還調整了銷售方式,只要是當時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商品一律成本價銷售。
“遵義這方土地出產的農產品品質優,加上我們價格不貴,遵義羊肉粉、無鹽酸菜、鹼水面等160多個產品在各大電商平臺的15家店鋪都賣得不錯。”賀濤說,現在公司除了經營線上店鋪,還發展起了直播帶貨等業務,每個月銷售額達800多萬元。
“隨著大眾購物模式的改變,電商平臺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的收穫也越來越多。”翻開一本本詳實的銷售臺賬,看著不斷增長的業績數目,賀濤更加堅信,自己轉行電商的這個決定沒有錯。2013年,辭職後的賀濤成了開淘寶店鋪的“個體戶”,在經歷了一系列挫折後,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同行一起投資成立這家公司。
堅持到今天,他不僅見證了遵義農特產品依託電商平臺走得更遠、越銷越俏的好局面,也完成了自我的“修煉”。
對於未來,這位“90後”的“老電商”心裡早已打起了算盤:“遵義農特產品的市場很大,尤其是加快推進綠色食品工業之後,發展前景更是不可限量。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利用‘電商 直播’的新型銷售模式,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依託公司打造的‘山咔咔’品牌,把更多優質的遵義農副土特產品推銷出去。”(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黃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