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社交:「宇宙」內還沒微信群人多

元宇宙社交:「宇宙」內還沒微信群人多
一擁而上的元宇宙,究竟是綠洲還是荒漠?

文|喬雪來源|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元宇宙是個筐,未來往裡裝”。火熱的元宇宙,在其眾多核心要素中,社交的屬性似乎最易融入,也被視為短期內最好切入元宇宙的入口。因此,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從社交大潮中登上元宇宙的大船,Facebook、Match Group(Tinder母公司)迅速跟進佈局,而國內也有打著元宇宙第一社交平臺的SOUL,和最近轉型為“映宇宙”的映客,百度、阿里、位元組也都在緊鑼密鼓地佈局。拋去元宇宙、下一代網際網路、web3.0等時髦的概念,我們更關心,目前的元宇宙社交到底發展得如何了,達到爆發的拐點了嗎?事實令人失望,不論是百度重磅推出的“希壤”,爆火一時的“啫喱”,跟風而來的超級QQ秀、緩緩星球等產品,都還沒能給使用者帶來顛覆性的體驗,也尚未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一位元宇宙賽道投資人表示,元宇宙,這個詞都快要涼了,還沒有出現一款能真正代表行業的產品。而元宇宙社交也依然還是在蹭熱度和概念徘徊。起碼目前來看,元宇宙社交更像是一片荒漠,綠洲還未長成。

元宇宙社交:「宇宙」內還沒微信群人多
元宇宙社交:“宇宙”內還沒微信群人多2021年,元宇宙的大門打開了。沉寂已久的社交的賽道,也因此再度熱鬧起來。主打紅人經濟的服務公司天下秀,於2021年4月宣佈推出元宇宙虛擬社群虹宇宙,同年12月,百度推出元宇宙社交App希壤,還特意把2021年度Create大會、集度釋出會搬到了希壤平臺上舉辦。元宇宙領域最為激進的Facebook在更名為Meta後,也於去年12月正式開放了VR社交平臺“Horizon Worlds”。今年,這股風頭仍然不減,一直在社交探索的位元組,也在今年1月,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進行內測。之後還有如ZEPETO、緩緩星球等主打元宇宙概念的社交App,以及最近效仿Meta把自己的名字都改為“映宇宙”的映客;已經誕生6年的Soul,也抓住風口,在招股書中首次宣傳自己要“建立以 Soul 為連結的社交元宇宙”。“元宇宙”的誕生速度有多快呢?資料公司Sensor Tower報告顯示,自“元宇宙”概念爆發以來,平均每天都會新增一個“元宇宙”APP。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大概有552個APP在自己的描述中增添上“元宇宙”三個字,其中有70個自稱為元宇宙社交的APP。沒人願意錯過這趟高速發展的元宇宙列車。儘管賽道內一片欣欣向榮,可目前還沒有一款產品可以說是前途光明。“啫喱”上線僅20多天,就超過微信、QQ,登頂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榜第一的位置,成為了近三年來第一個排名超越騰訊系App的社交類應用,但好景不長,官方稱卡頓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延遲、閃退、無法進入等諸多問題確實存在,主動下架了App,並暫停新使用者進入,至今仍未上線。在希壤的評論區,最多的評論是“畫質粗糙、穿模、載入速度慢”等問題的吐槽。而在試玩過騰訊超級QQ 秀的玩家“爍爍愛epol”告訴Tech星球,“捏臉”、變裝,購買傢俱,建設“QQ 小窩”,更像是一個低配版的“動物森友會”。曾宣稱要成為元宇宙社交第一股的“Soul”,其產品的元宇宙特性只有一個單薄的虛擬形象,甚至無法用形象進行互動。Tech星球也在“X世界”的元宇宙社交App裡體驗,在白天,整個元宇宙地圖裡幾乎沒有線上的玩家,透過相關引導加入交流群,群裡的30多名玩家甚至比軟體裡更熱鬧一些。一位從事元宇宙的產品研發告訴Tech星球,“當前的所謂元宇宙產品,都是從遊戲的角度出發的,元宇宙社交應該做到超級沉浸式、比擬真實互動性,時空自由以及構建有真實的元場景,從而達到現實社會中都沒有的社交,拉近人之間的距離,贏得良好的使用者體驗感。目前,市面上並沒有真正意義的元宇宙產品。”

的確,相比和現實世界的“平行時空”,當前的元宇宙社交App本質上還是新瓶裝舊酒,不外乎一些舊玩法的升級或者是3D化“半成品”,更尚未出現玩法和商業模式上的顛覆。

元宇宙社交:「宇宙」內還沒微信群人多

極速湧入“元宇宙”,大廠小廠為哪般?

等不及了,或許是無論大廠還是小廠,紛紛選擇元宇宙社交賽道的一大寫照。其實社交領域內,已有微信、QQ這兩座大山難以逾越,想要在社交領域再開啟一個缺口並不容易,但在元宇宙風口湧現時,仍然有很多公司選擇在短時間打造一個產品,迅速落地。即使先拿出來一個尚未成熟的產品,揹負著使用者的不滿和吐槽。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要想在Web3.0 的網際網路有一席之地,就要搶先佔位,早早規劃佈局,甚至All-In元宇宙。流量,當然是最為當頭的魔法。網際網路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渴望流量,但經過二十年發展,Web2.0的網際網路公司幾乎已經吃淨所有的流量紅利。從資料來看,截至今年二季度,阿里系和騰訊系的使用者滲透率分別達到92.7%和96.2%,位元組系滲透率達到63.1%。流量紅利的停滯,帶來最顯著的問題就是天花板見頂,使用者增長的停滯必然帶來營收增長停滯,以全球最大的社交平臺臉書(Facebook)為例,2019—2021年間,臉書的美國青少年日活使用者數量比前三年下降了13%,預計到2023年時將下降45%。另一方面,使用者的拋棄加劇了臉書廣告收入的下滑。而臉書遇到的問題並不是特例,這是全球網際網路公司所面對的共性問題,這讓一直習慣了狂飆突進的網際網路陷入了全新的困境。流量見頂的背後是生存空間的擠壓,面對眼前的困境,降本增效是大廠普遍的做法。去年開始,網際網路公司出現裁員,但節流總是有止境的;而對小公司來說更夾縫中生存。因此,一個全新的賽道,意味著嶄新的的機會,而元宇宙恰恰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應運而生。於是,就有了急於求成的網際網路公司們在元宇宙裡紛紛發力,以“啫喱”為例,最初是一點資訊旗下名為“身邊”的應用,在2019年8月推出,是一個以本地內容社群類App,由於反響平平,2021年5月後便不再更新,直到2022年1月搖身一變更名為主打元宇宙的“啫喱”,6個月構建出的“元宇宙”產品,曇花一現也並不奇怪。而構建更宏大元宇宙的百度希壤,則還沒有用1年的時間,內部戲稱版本號為-6.0,一位行業內人士向Tech星球介紹,“希壤”中的虛擬人物模型並沒有進行骨骼繫結,導致虛擬人物的軌跡經常會出現在地上飄逸、物理碰撞也幾乎不存在,穿模現象則處處可見,存在趕工痕跡。眾多企業積極入坑的另一重野心是,元宇宙是一個要多大有多大的市場。彭博社報道,2024年,“元宇宙”的全球收入規模預計達到8000億美元左右,其中,遊戲廠商的份額預計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其餘收入分散在直播和其他社交應用中。因此,對於既沒有遊戲基因,又不準備在遊戲上發力的公司來說,投入元宇宙社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市場空間大,足夠開啟網際網路成長的新空間,相應地也能帶來新的收入來源和商業可能。藍馳創投投資人何明認為,“元宇宙”是個比較廣闊但空洞的概念,幾乎任何細分行業都能在“元宇宙”中遷移,正是因為它足夠大,足夠廣闊,包羅了遊戲、社交社群、支付、藝術等諸多行業的外延,以及估值想象力的野心。

Web3.0時代,去中心化將成為趨勢,社交平臺更難一家獨大。資本最先嗅到氣味,瘋狂下注,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就達成近百筆融資。因為,無論是深耕已久的網際網路巨頭,還是想在下一個時代開拓天地的創業小廠,元宇宙的機會都是看似公平的,哪些技術能實質性推動元宇宙的進展?哪個細分行業最有前景?哪種需求最能滿足使用者?在巨大的未知面前,先進入或許就更有可能成真。誰都不願錯過再創造出一個微信的機會。

元宇宙社交:「宇宙」內還沒微信群人多
距離真正的元宇宙社交,還差多遠?作為第一個以“元宇宙”概念上市的公司Roblox,為元宇宙勾畫了八大特徵:身份、朋友、低延遲、沉浸感、多元、隨地、經濟、文明。從金字塔的最底端來看,目前國內元宇宙社交產品,可能連最基礎的“朋友”“沉浸感”都無法達成,還需要漫長的技術迭代。比如,在沉浸感上,技術的受限讓所謂的元宇宙無法構建,甚至連社交的屬性都無法達成,諸如“Horizon Worlds”的半截人形象,“希壤”的粗糙3D場景,暫時沒有UCG內容等,都讓使用者無法沉浸其中。元宇宙社交產品BUD的一位研發人員表示,現在在產品中想要完整的3D呈現幾乎是不可能的,裝置、寬頻速度都無法支援。元宇宙真正的基礎設施,目前國內外的公司都沒有搭建起來,元宇宙真正的指數化進步,必須等到頂級硬體終端的運用和普及,當前層面只能做到應用層面的區域性創新。作為元宇宙的底層基礎設施之一、跨平臺引擎COCOS公司的市場負責人告訴Tech星球,目前的元宇宙的只能做到在個別場景上的開發,比如Mata開發的會議場景,一個場景就至少花費150萬美元 ,因此想要構建一個更宏大的宇宙,錢夠厚才行,這並不是所有公司都具備的實力。作為出海成功的社交產品Oasis ,其在巴西App總榜上穩居3-5名,甚至超越了Facebook、Twitter等軟體,但內部研發人士告訴Tech星球,它們並不把自己定義為元宇宙,而是半Web3.0的社交產品。前述業內人士認為,連最基礎的VR、AR技術都還沒有實現,根本談不上元宇宙時代。說到底,元宇宙是一個生態,它的構建需要硬體,OS、底層技術、AI、5G等等多個元件,相關產品創新需要組織自上而下的系統化支援。這些號稱自己是元宇宙的產品,更多僅僅是動畫片場景復原。社交的本質是要有足夠多的使用者、參與感,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之上建立最高層級的文明、而在這樣搞不清核心買點的的App面前,使用者參與不進來,就永遠還是在原地打轉,更談不上更上層的商業化,元宇宙的構建每一層都是在前一層之上的累加,底層都做不好,無法成為真正的宇宙。還有行業人士對Tech星球表示,如果還是侷限在手機螢幕上,這就不配叫做元宇宙。另一方面,要構建生態,則需要源源不斷的使用者和開發,Meta創始人扎克伯格曾下這樣論斷:“要成為新一代VR平臺,我們需要銷售至少1000萬臺Oculus裝置,才能吸引足夠的開發人員來構建生態。”事實是,根據Counterpoin資料,2021年全面的XR終端的出貨量為1100萬臺(其中VR佔90%),成為生態還為時尚早。而更進一步,如果VR真的成為了元宇宙的基建,基建的構建能力還是掌握在他人之手。為了使VR更易被接受, 在經歷了需要強大算力的外接裝置後,一體機成為了當今VR世界的主流,但這也意味著,VR裝置中關鍵還是高算力的晶片。當下市面上銷售最火爆的Oculus Quest 2、Pico Neo 3等主流VR一體機使用的都是高通驍龍XR 2晶片。去年5月發售的NOLO Sonic以及更早釋出的一些VR裝置,則直接選擇驍龍845等手機晶片,而如果再次面臨卡脖子的風險,元宇宙仍然無法是去中心化的,主導權還是主宰在少數派手中。拋去技術上的難點外,找到元場景下的社交需求才是問題的關鍵。在騰訊財報電話會議中,總裁劉熾平列舉了一系列騰訊發展元宇宙業務的可行路徑,但也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提到了很多發展路徑,每個路徑當中最為吸引人的東西是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清楚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元宇宙還只是個概念。”因此,在概念模糊、硬體發展暫緩、技術不夠成熟的當下,所謂的元宇宙產品不僅功能缺失,使用者體驗也都比較差,看來都像是一個蹭概念炒作的半成品,是急於求成的廠商們搶位的“偽需求”產品。當下的元宇宙社交賽道,仍是一片蠻荒之地。
元宇宙社交:「宇宙」內還沒微信群人多

元宇宙社交:「宇宙」內還沒微信群人多

元宇宙社交:「宇宙」內還沒微信群人多

來個“分享、點贊、在看”????一擁而上的元宇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655 字。

轉載請註明: 元宇宙社交:「宇宙」內還沒微信群人多 - 楠木軒